日期:2009-07-25 浏览次数:21131 次
下篇:一个老程序员的心里话(下)
今年是我大学毕业满10年的日子,也是我投身it技术的第10年。一直想能对过去的经历做些回顾与反思,以更好地走向未来,但总没有笔。刚好csdn举办“讲述程序员的故事”征文,这件事成了一个引子,我终于趁着暑期有时间,敲了一天键盘,便有了这篇人生自述。
10年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比较长的一个阶段,10年之后,同期大学毕业的同学情况差异之大,让人叹息命运之变幻莫测。
我在此记录下了我的生活足迹,由于时间较长,有些事记得不太清了,但我是尽量真实的记录当时的情况,有兴趣看我这篇长文的人请把我看成是一个在你我中间一块生活,一起喜怒哀乐,一起努力的平凡人,相信我们之间会有很多跨越时空的情感交流。
好,就说到此吧。
从1994到2003,不知不觉之间,我已在计算机技术的世界里沉浸了十年。有位哲人说过:如果一个人能用十年的时间专心致志地研究一门学问,或学习一门手艺,或从事一个职业,他一定能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我天资平庸,但哲人的话是有道理的。我用十年的时间先成为了一名合格的程序员,再成为了一个重点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大学教师。十年磨一剑,蓦然回首,年华如水,青春如歌!
我父母都是城市中的平民,家境仅能解决温饱,我想我可能代表了中国社会的一大类青年,我的经历与体会可能会对许多条件并不好的年青程序员有所启示:只要努力,天资差与环境不好都是可以克服的。因为我不是牛人,所以我不能教你如何成为牛人,我只是尽量真实地写下我的经历与感触,写一个平凡人的努力过程。我为我是一个软件开发者而自豪,为我从事的教书育人的事业而自豪,并愿意为中国落后的软件业尽己菲薄之力,为此,我人生无悔!
我想分为三部分讲述我的人生经历:上篇:学习人生:主要是我学习计算机技术的经历与感触,时间跨度大约是从1994~1996年;中篇:艰难人生:主要是我流迹社会,失业一年半,三次考研的痛苦经历;时间跨度大约是从1997~1999年;下篇:实践人生:主要是我的技术实践经历:在公司打工,开发软件,毕业求职与教书生涯,时间跨度是1999~2003。
我是七十年代初在中国出生的那一代人,等我们长大开始读书时,文革已经结束,相对于我们的兄长,从我们这一代开始,以后出生的孩子都能受到较为正规的教育,这是我们幸运的地方。
也就是我们上小学的时候,七十年代末,以美国为技术资源中心的计算机技术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这时正是世界性的“软件危机”极为严重的时候,计算机技术各方面都在酝酿着新的突破,而此时比尔盖茨也正在准备构建他的明日微软帝国。
七十年代末与八十年代初,在我们的生活中,看不到一点计算机技术的影子,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99%以上的人连“计算机”这个词恐怕都没听说过,中国游离于信息技术大门之外。
在“振兴中华”成为时代主旋律的八十年代,整个中国真的是呈现出一种勃勃的生机,这是一个民族在经历百年耻辱,十年挫折之后的再起步,象一些老歌---《金梭与银梭》,《在希望的田野上》等,就是当时青年的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的体现。这种环境下,对于正在成长中的我们这一批少年,在潜意识中有极为深刻的影响,我们认为爱国与振兴中华是天经地义的事,并且成为了努力学习的主要动力(呵呵,现在的一些“愤青”---愤怒青年一定会说我们当时被“洗脑”了,也许真的是吧,这种信念确实会给人以极大的动力,我看不出有什么不好,至少我不会有现在这一批青年所经历的非常迷茫的感觉)。
1986年我考上了桂林市重点高中---桂林中学,在那儿,我第一次见到了电脑。
1.中学的计算机兴趣班
1987年我在桂林中学读高二,桂中是重点高中,条件较好,当时学校课外安排了两个班:无线电班和计算机班,我上的是计算机班,当时用的微机是apple ii,用basic编程。记得当时中国也开发了一种同档次的计算机,叫做中华学习机,要在中小学中大力推广,但apple ii后来发展成了著名的mac系列,并拥有了自己的操作系统,而中国的中华学习机,还有后来的小霸王等电脑学习机,都无疾而终了。
学校安排上机,有同学不知从哪找来了一些有趣的basic程序,什么“比翼双飞”,“飞机空战”等等,都是一些非常简单的小游戏,当时他抄了厚厚一本,一上机就敲一些到计算机中运行,而我是一点也不会,只有站在一边看的份。
那时会计算机的人很少,老师讲的我又不明白,考试的时候也不知道怎么过的。呵呵,后来我读研打工时,在网上看到洛阳一个高中生用vb编的一个“电子书童”程序,水平之高,我当时真是没法比。
1989年六四动乱,广西高考名额一下减了7000多,竞争激烈,十几人里才能取一个,由于压力过大,我高考前夕失眠,第二天考语文,120分的试卷当时只考了68分,因而与重点高校无缘。本想复读,但父母怕我来年考不上,一定要让我读广西大学,我万分不情愿地顺从了父母的意愿,去了我不喜欢的学校,读了我不喜欢的专业。男怕入错行,我在大学毕业后重新开始学我喜欢的专业,足足用了五六年的时间才转过来,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劳动者,走了一条长长的弯路,所以,父母的决定对缺乏经验与决断力的孩子而言,真的是非常重要。
现在想起来,父母当时没错,我也没错,那都是在时代与社会环境下的自然选择。
2.失败的四年本科与工作初期
作为六四之后第一批进入大学的本科生,我们学习了两年的“六四风波的反思”,四年里我是个老老实实的好学生,但四年除了玩命过了六级,什么也没学会。
记得大学第一节课就是basic语言,呵呵,也根本没学会,但我看来注定了要与basic难解难分了,后面的实践篇中我会讲我用basic开发的事。
大学里我学的专业是电力系统自动化,学过微机原理与fortran,上机时还用的是古老的主机加终端方式的计算机(叫做l/f机),我上机时真是一塌糊涂,因为这门课我从没学进去,也从没学懂过。有同学很厉害的,会用电脑打印出许多漂亮的图片(当然现在看起来很粗糙,针式打印机打的),我那时就称这些人为牛人了。
呵呵,我如果没记错的话,做超级解霸的梁肇新也是广西大学的,但不是我们系,记得我当时就已听到有关几个计算机牛人的事,估计其中就有他吧,如果我记错了,梁肇新先生请指正。在本科期间,我对电脑是神秘多于兴趣。这也说明我成为不了牛人与大师,天资有限。后来,我发现一个普遍的规律,如果能成为计算机方面的牛人与大师,请去翻翻他们的传记,绝大多数在本科期间就已展露出他们的才华。而我们现在的中国高校,这么多的本科生都在为考试、考研、考托、考g而奔忙,这种填鸭式的应试教育体制,扼杀了太多学生的创造性。结果是一个学生在大学里读得越认真,就受到的错误影响越大,我是用好几年的时间反思才得出这个结论的。所以,中国高校十几年数以几十万计的本科生中出不了可编写linux内核的杰出人才,一点也不奇怪。
1993年我毕业了,用我总结的一段话来说,是:一张白纸进来,一脑浆糊出去。
毕业后我分到了一所号称是“中港合资”的生产蓄电池的公司,呵呵,刚刚工作的日子让我这个单纯的大学生被生活好好的教训了一下,许多无法以前想象的社会现象让我目瞪口呆,年轻气盛导致穿了小鞋,还只能忍气吞声。吃了生活的一个闷棍,我才明白,我除了有张文凭,什么都不是!
当时,我感到最郁闷的是我在公司里什么都不会做,一个电机烧坏了我楞不知如何下手修,公司老总办公室里的灯不亮了,学电的大学生我花了半小时楞不知原因在哪!我学的东西没一样能用的。开始我还以为是因为我在学校里没认真学,但后来问了很多同学,90%以上的都有同感,我现在终于认识到这不单是我个人的错,我自认为在学校中是很努力的,从未偷懒过,但如果90%以上的学生所学不能服务社会,这种教育体制一定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