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12-26  浏览次数:20719 次

网页制造aiyiweb文章简介:借助日益强大的HTML5,网页将实现越来越多的功用。这场变革正在加速到来。

借助日益强大的HTML5,网页将实现越来越多的功用。这场变革正在加速到来。

Flash投降了。

我们说的是在挪动互联网上。Flash的专利持有者Adobe公司—没错,就是那家发明了著名的PhotoShop软件的公司,在上周宣布了一个音讯:放弃在手机等挪动设备上对Flash的支持,公司将不会再对此投入任何资源。

十多年来,Flash不断是网页在展现多媒体内容时的标准格式,它也是Adobe公司除PhotoShop等产品以外最重要的盈利手段之一。Flash动画曾经风靡一时,用Flash制造的网络广告至今还随处可见。还有上传到Youtube的那些视频,在晚期绝大多数都是Flash格式。

这项技术的衰亡源自1990年代中后期的浏览器大战。当时,网景和微软都凭仗各自的浏览器抢夺市场,但激烈的竞争却导致网络内容发布商遭遇了不同浏览器间的兼容问题:为了超越对手,网景和微软都在本人的浏览器中整合了专有技术,“扩展”原有的技术标准,以便让网站在终端用户面前显得有所不同。结果形成了各个浏览器中的效果不一,给网站开发者和用户带来了困惑。

一家名为Macromedia的公司发现了这样的机遇,开发了Flash,后来它们被Adobe所收购。Flash从诞生之日起,就以一个统一处理方案的面貌出现,被广泛使用到了网页和网络多媒体的制造上,使网页变得丰富多彩,不再只是单调的不同粗细、不同大小的文字或者图片,并且当时鲜有能与Flash匹敌的同类技术。

但技术的洪流总是滚滚向前的。十多年过去了,如今当挪动设备也成为上网和文娱的主流设备时,Flash的问题就变得越来越严重。比如它太耗电了,而手机和平板电脑最重要的就是足够的电力续航时间,另外,Flash还会占用太多宝贵的挪动设备内存资源。但无论是技术上还是商业策略上,Adobe都不会自动改变这种局面,毕竟没有哪家公司情愿打破本人稳赚不赔的商业模式。

那些需求在挪动互联网时代抢夺话语权的大公司们—苹果、Google和微软,就不这么想了。2010年2月起,随着iPad的推出,苹果率先宣布了Flash在挪动设备上的死刑,转而支持新的网页格式;紧随其后的是Google和微软:Chrome浏览器全面转向新的网页格式,甚至专门推出采用新技术的网页程序商店;在微软下一代操作系统的浏览器界面中,也不会再支持那些需求安装特定插件才能运转的技术,包括Flash。

他们新的支持对象共同指向了HTML5。如今,随着Adobe在挪动设备上对Flash的自动放弃—甚至连Adobe本人都推出了基于HTML5的开发工具“Edge”,HTML5离成为未来网页新标准的那一天也就越来越近了。

一个很直观的解释是,HTML5就是网页通用技术标准HTML的第五版,与上一代HTML相比,它为开发者们提供了一个完整平台,不需求借助任何插件。除了最基础的音频和视频以外,它还支持更多交互功用,以及多线程处理等全新特征。正是这些特征,使在网页上实现大型程序的普通的复杂效果成为了可能。它不只要利于开发,也有利于维护。在手机等挪动设备上,它也表现得比Flash更高效、更节省电力。已故的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就曾提到,用Flash观看视频的耗电量几乎是用HTML5观看视频的两倍。

开发者对HTML5可以跨平台开发的优点也大为追捧,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利用这一技术为各种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PC开发完全兼容的产品,不用专门针对特定硬件或在线商店进行修正。无论是苹果iOS、Google Android还是微软Windows Phone,甚至是没落的黑莓手机操作系统也无妨,用户只需打开浏览器就能使用程序。这使得开发者们可以在最大范围内推广本人的产品。

百纳信息公司CTO刘铁锋甚至通知《第一财经周刊》,从技术上看HTML5曾经具备了取代Flash的能力,在3D图形的绘制上还可以做得更好。百纳信息公司是HTML5技术的坚定支持者,它如今最知名的产品是海豚浏览器。

依据跟踪互联网技术的科技博客binvisions.com的统计,2011年第三季度最受欢迎的100个网站中,有34%采用了HTML5。技术职位网站Dice.com称,今年第一季度至第三季度,人事经理对HTML5技术人才的简历搜索量翻了一番多。

挪动广告公司InMobi Mobile Insights副总裁詹姆斯·兰伯蒂(James Lamberti)透露,2011年9月,美国使用HTML5技术制造广告的大型广告商数量曾经从1月时的62家添加至250家。

看起来HTML5的大潮有点势不可挡,不过有人提示我们应该打住了,由于更令人猎奇的是,何时可以全面拥抱漂亮的HTML5网页呢?

话题又回到了那些大公司身上。实际上Adobe公司不断在抱怨,苹果、Google和微软之所以计划远离Flash,更多的是出于商业立场而不是技术问题。从这些大公司转向HTML5的五花八门的动机上看,这多少也有些道理。

苹果在支持HTML5一事上不断有所保留。比如在为iPhone开发基于HTML5的使用时,开发者们眼下还无法调用摄像头、陀螺仪等功用,而只要在开发App版本时才能获得完整支持。这是由于AppStore不断是苹果商业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HTML5却鼓励在网页上直接开发使用。

2011年6月,老牌英国财经媒体《金融时报》由于不满AppStore中的新政策,撤下了本人的付费使用,改由网页进行推广。三个月之后,网页客户端FT.co累计达到了20万的下载量,并且其中有15%的付费用户。虽然这并不是一个普遍的例子,它暂时也还没有要挟到苹果,不过苹果并不希望这样的例子越来越多。

在Google,情况也很复杂。这家公司的挪动战略还有些模糊,除了用于笔记本的Chrome操作系统之外,还有炙手可热的手机操作系统Android。前者的使用依赖网页,Google甚至为此推出了不安装任何软件、只要一个浏览器的Chrome上网本,但后者则更接近苹果模式,视App为主流。因此,虽然Google曾经宣布支持HTML5,但也希望将它的发展完全纳入本人的轨道中。

至于微软,虽然在IE9和IE10浏览器中,都部分加入了对HTML5的支持,但这家公司也有计划对SliverLight进行推广,这是微软本人的新型网页开发技术。如果全面支持HTML5,那么未来将会降低SilverLight的市场份额。

这些大公司各怀鬼胎,对HTML5的支持程度也并非达到百分之百,因此由多家公司组成的HTML5阵营,至今没有构成统一标准。仅以对视频的支持为例,一方是支持H.264编码格式的苹果,另一方则是支持WebM的Google和浏览器公司Firefox、Opera,微软则干脆当起了墙头草。这种技术阵营分散、对开发者的支持不足的局面,导致大部分HTML5使用遭遇启动速度过慢、体验不佳等种种问题。

如今越来越多的开发者正在尝试将App、普通网页和HTML5同时融入到产品中,这几乎就是应对未来趋势的最安全的方式。在抢手使用“航班管家”里,关键的机票查询和航班动态功用直接在App上实现,地图和酒店查询则采取了内嵌的普通web网页,而按照他们的最新计划,未来的社区服务将会采用HTML5技术进行开发。这种暂时将HTML5“打包”进App,为跨平台和更丰富的功用做预备的方法,曾经被为数不少的开发者采用。

毕竟谁也不愿错过可以让网页变得愈加丰富,并且可以跨平台开发的HTML5。除了Adobe的自动投降以外,他们还迎来了一个更强大的生力军—Facebook。11月9日,Facebook宣布收购HTML5程序分销平台公司Strobe。它还在10月份刚刚推出了iPad客户端软件,支持HTML5网页开发技术。

让我们把目光再次转到十七年前,当微软的比尔·盖茨看到网景浏览器轻易占领90%的用户桌面之后,全力驱动公司投入了IE浏览器的开发,这一决策使微软依托操作系统和浏览器统治了PC市场。到今天,浏览器公司们同样狼子野心,希望把各种程序—包括操作系统直接搬到网页上来使用,而HTML5成为了它们最重要的筹码。

历史总是这样,不可避免的出现轮回。如今,又到了新一代粉墨登场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