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浏览器兼容性问题综述——正确的认识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W3C对标准的推进,Firefox,Chrome,Safari,Opera的出现,结束了IE雄霸天下的日子。
然而,这对开发者来说,是好事,也是坏事。
说它是好事,是因为浏览器厂商为了取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会促使各浏览器更符合W3C标准,而得到更好的兼容性,并且,不同浏览器的扩展功能(例如 -moz,-webkit开头的样式),对W3C标准也是个推进;说它是坏事,因为,多个浏览器同时存在,这些浏览器在处理一个相同的页面时,表现有时会有差异。这种差异可能很小,甚至不会被注意到;也可能很大,甚至造成在某个浏览器下无法正常浏览。我们把引起这些差异的问题统称为“浏览器兼容性问题”。而正是这些“浏览器兼容性问题”,无形中给我们的开发增加了不少难度。
从浏览器内核的角度 来看,浏览器兼容性问题可分为以下三类:
1. 渲染相关:和样式相关的问题,即体现在布局效果上的问题。
2. 脚本相关:和脚本相关的问题,包括JavaScript和DOM、BOM方面的问题。对于某些浏览器的功能方面的特性,也属于这一类。
3. 其他类别:除以上两类问题外的功能性问题,一般是浏览器自身提供的功能,在内核层之上的。
例如下面的页面,是一个渲染相关的问题:
在各个浏览器中都表现的不同,这就属于兼容性问题。
造成浏览器兼容性问题的
根本原因就是浏览器各浏览器使用了不同的内核,并且它们处理同一件事情的时候思路不同。 现今常见的浏览器及其排版引擎(又称渲染引擎)及脚本引擎,如下:
而造成浏览器兼容性问题的
常见原因则是设计师写出了不规范的代码,不规范的代码会使不兼容现象更加突出。 例如:
不规则的嵌套:
HTML code
<div>
<li>新闻标题一</li>
<li>新闻标题一</li>
<li>新闻标题一</li>
</div>
DIV 中直接嵌套 LI 元素是不合标准的,LI 应该处于 UL 内。此类问题常见的还有 P 中嵌套 DIV, TABLE等元素。
不规范的DOM接口和属性设置:
JScript code
document.all.a_name.style.top=35;
上面代码中top的值,其实应该是一个字符串值,需有单位。例如:35px。
总之,人为的原因也占很大一部分。而人为造成兼容性问题的原因,除了粗心之外,大都源于浏览器bug的存在,和开发者对标准的不了解。
比如,如果要做一个功能,功能是想让鼠标悬停在 IMG 元素上方时,可以出现提示信息,经常针对 IE 做开发的人,可能会使用 IMG 元素的 “alt” 属性,但其他浏览器中就是不给 ‘alt’ 属性面子。因为 W3C 标准中规定要去做这件事的属性是 ”title“,大多浏览器符合标准,IE 不符合,这是 IE 浏览器内核的问题;开发者不知道 ”title“ 才是正解,不遵循标准去写代码,是开发者的问题。所以,一个问题分两半,浏览器和开发者都有责任。
既然都有责任,就都有义务去解决兼容性问题。那么,从浏览器的角度来讲,它的厂商应该修复浏览器的bug和不合标准的地方,当某一天 IE 的 ”alt“ 不能用于提示了,还有人用这个错误的属性去显示提示么? 从开发者角度来讲,多了解标准,了解浏览器兼容性问题,就可以在开发的过程中,有效的避开兼容性问题,让你的页面在所有浏览器中畅通无阻。
废话少说,下面就讲讲如何有效的避免一些兼容性问题。
概括来说,避免兼容性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
正确的使用 DTD,书写符合 W3C 规范的代码。 那什么叫做 DTD 呢,DTD是做什么的和为什么要写DTD呢?DTD 是 Document Type Definition 的缩写,是文档类型定义。定义上说“此标签可告知浏览器文档使用哪种 HTML 或 XHTML 规范”。
那其中所说的规范又是什么呢?我们平时所说的规范大部分情况下就指的是 W3C 制定的规范,做WEB前端开发的时候主要接触其中的HTML、CSS、DOM、XML部分。顺便说一下,W3C的网站现在已经提供可校验HTML和CSS 代码的工具了,不知道的同学可以看一下:http://validator.w3.org/ 这个是校验HTML和XHTML的,http://jigsaw.w3.org/css-validator/ 这是校验CSS样式表的。
DTD 和
W3C校验 及
浏览器解析 之间有啥关系?简单地说:W3C校验将检查DTD与文档内容是否匹配;浏览器将根据DTD决定启用何种渲染模式。
后面半句就是说,写了正确的DTD,浏览器就会按照标准方式(Standards mode)渲染和解析你的页面,那如果不写或者写错呢,那浏览器就会使用怪癖模式(Quirks mode)来渲染和解析你的页面。怪癖模式的产生的主要原因大概是为了向后兼容,就是为了使那些很早之前(IE 6之前的时代)的网页看上去跟原来的样子差不多。
下面有一个直观的例子。
其中,牌子是DTD,水果什么的是文档真实内容,对号和差是W3C代码检测,动植物是浏览器模式。
这是我们写的代码:
W3C校验将检查DTD与文档内容是否匹配,发现有的对不上号,会给出提示:
浏览器运行的时候,浏览器将根据DTD决定启用何种渲染模式,不会管你写的正确与否,按照你写的方式渲染:
如何判断一个DTD是写得对不对?或者想知道现在的DTD在各个浏览器下到底会触发哪种渲染模式?来这里http://hsivonen.iki.fi/doctype/ 核对一下就行。网页的靠下部分有个红红绿绿的表,自己对照一下好了。
另外补充两点个人经验:
1. 正确的使用DTD,并书写符合W3C规范的代码,虽然现在你即使做到这两点也不能保证所有浏览器都会表现一直,但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很多兼容性问题。
2. 推荐使用 HTML5 的 DTD,好写好记:
<!DOCTYPE html>,可以触发各浏览器的 Standards Mode。
但是,问题又来了,这样做一定就能解决问题了吗? 不一定,但是这样可以避免很多问题。比如,IE的盒模型bug等,都可以通过此手段避免。另外有一些是浏览器的bug,无法解决的。比如,在Firefox中,TABLE 里的绝对定位元素的定位问题,再比如IE早期版本对 ‘!important’ 的支持缺陷等。
这时候,就要采取一些非凡的手段了。
一种是在JS里用浏览器判断,针对不同的浏览器做不同的处理;另一种,CSS hack。
在使用CSS hack 的时候注意,CSS hack一定要是丑陋的,时刻提醒自己,那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解决方式。
总而言之,正确的使用DTD、并书写符合W3C规范的代码 + 使用其他手段……,这些都不能完全避免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