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05-29 浏览次数:23649 次
第六届中国云计算大会透露出的信息显示,全球包括中国的云计算已经步入相对成熟的产业发展时期,去年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已经达到1000亿元。伴随着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日渐火热,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也加入战局,可以预见,千亿规模的云计算产业仅仅是个开始,这一市场即将面临着信息服务的重新洗牌和组合。
处于云计算概念的爆发期,在眼花缭乱的差异化云阵营中,有一个团体不容小觑,即在拥有雄厚资本及强大产业链的通信运营商、BAT和外企之外的新兴力量——独立云计算公司。比如华云数据,这一专注于中国云计算的专家型企业,从2010年成立至今,经过五年的发展,已成为业内为数不多的佼佼者。他们关注中小型客户,为大企业提供配置升级服务,在巨头们纷争不休互相排挤的市场上独树一帜,为软件云化及IDC云化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虎口夺食的狼性愈加显现出来。
小微型IDC转云是巨头统治下的突破口
在互联网冲击、外企入驻、BAT占据云服务市场半边天的当下,分一杯羹并不是件轻松的事情。而在华云数据看来,云计算仍然是一片大有可为的蓝海,机会就是从细微之处而来。
作为国内从IDC起步最早的企业,华云数据深谙传统IDC心理,以及他们现在所面临的窘境。目前,整个IDC市场几乎是通信运营商的天下,剩下夹缝求生的小微IDC企业,正顶着被逐步淘汰的压力,转型已成为其唯一的出路。他们在IDC行业积累的资源优势奠定了基石,而相对薄弱的营销环节与转云技术,却是华云数据这类企业所擅长的。在这个衔接点上,可以看到,以渠道商的姿态来进军IDC转云的市场,是一个不二之选。
华云数据云主机事业部总经理曹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小微型IDC哪怕拥有500个机位,一个机位每年产值小于十万,其总产值也达不到5000万。相比大型IDC服务商来说,因价格战导致的生存压力,迫使他们急于寻求云化之路。而像Iaas之类的技术含量很高,没有相应的技术底蕴,找云服务商来做就成了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如今,大型服务商整合IDC市场已成趋势,规模较小、服务低劣的IDC服务商就急需一个在云服务上专业性较强的企业,来帮助其完成一场华丽的转身。曹洁认为,三年内,大多数主机托管服务都会转向云。
“华云数据为小微型IDC提供营销模式、服务模式等培训,以’包销’的模式与IDC达成协议,即对方以自身的机房、IP地址以及带宽等资源为基础,我们提供云上的优化服务,以渠道的身份服务于合作伙伴。IDC每个季度卖出的云主机数量,是与华云数据之间的承诺。”曹洁这样解释华云数据的渠道战略,“对于IDC而言,机位不是问题,带宽可以复用,销售IDC同时销售云主机,运营维护也可以是同一个队伍;对于云应用而言,Iass是基础,华云从IAAS和saas两个层面来帮助小微型IDC转云。帮助他们做好产品、营销,并给合作的IDC建议如何选择具有自身特点的突破方向。”服务小微型IDC是华云数据为拓展市场分量不小的业务之一,也是其极为看重的一块。
为合作伙伴提供服务,转做渠道,把利润让给合作伙伴,在云计算价格战的大环境下,华云数据也避免了由此带来的诸多影响,更是其在巨头统治的公有云市场上有所作为的关键。
信息安全或成国内云计算厂商契机
斯诺登事件之后,信息安全已受到了各国空前的重视。5月22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表示,我国即将推出网络安全审查制度,该制度旨在审查信息技术产品的安全性和可控性。值得注意的是,云计算服务亦将成为审查对象,国内云计算服务相关公司有望获得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伴随着近年来不断出现的信息安全事件,国内的软硬件公司已经沐浴着“去IOE”带来的春风。“信息安全已上升到国家主权的战略层面,作为网络的大脑,公有云安全方面的重要性远大于搜索引擎。”曹洁认为,云计算牵扯到国家安全,这样的大环境也是国内云计算厂商崛起的好时机。
美国已断然将海外云计算企业拒之门外,然而,美国的云计算企业却纷纷在中国落地生根:2013年12月18日,亚马逊在北京宣布设立亚马逊AWS中国区域云计算平台服务。2014年初,IBM、思科等公司纷纷表态将投资超过10亿美元进行云计算投资。随着审查制度的进一步落地,服务于政府和国企的云计算服务领域料将掀起一轮国产化的趋势。
华云数据相关负责人表示,适合中国国情的云计算服务商能更好地服务于本地化公司,也是华云数据在越来越同质化竞争中不同于其他人的亮点。
终极模式更趋向互联网方向
市场逐渐成熟的云服务已经成为大厂商的必需品,纵观目前国内的云计算市场,微软、亚马逊等外企,阿里、腾讯、百度等国内互联网巨头,以及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这三大电信运营商已形成群雄割据的格局。对于独立云计算公司而言,恰恰是其迅速成长的豁口。比如使用阿里云的淘宝店铺,在其他电商平台上开店就不能使用这款产品,数据存储呈现出封闭状态;此外,使用阿里云或腾讯云的企业或在百度平台上丧失搜索优势。诸如此类因业务竞争牵扯进的用户损失,在独立云计算公司身上就鲜有发生。
除了恶性竞争,云计算整个行业也存在诸多痛点。曹洁表示,知识链团队的组合是最大难题:“在云计算上,知识的跨界很重要,团队通杀也是整个产业比较重视的。”而对于目前愈演愈烈的价格战,曹洁认为,半年左右就会出现市场的洗牌,降价是必然趋势,对云计算的理解也会随之清晰。此外,公有云的IP地址问题也日渐凸显,因为一个云主机需要一个IP地址,中国在2011年2月就已经发放完所有IP,基础运营商以及许多IDC服务商手上掌握大部分IP却没有使用,浪费现象严重。高价买回IP地址对于新兴的云服务商而言很不公平,有创新能力的后来者似乎永远要充当倒霉的角色,这个问题需要国家层面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无论是华云数据的包销模式还是巨头的生态链模式,公有云的竞争说到底是模式的竞争。”曹洁认为,“公有云运营模式最主要的是做好服务平台和产品,在基础运营商的资源上构架具有技术含量的服务平台,像互联网公司一样重视用户体验。成功的公有云模式的实质将是虚拟运营。”伴随着互联网思维的火热,未来公有云市场会出现一个终极模式,而这个模式或更加有赖于产业链整合,在产业链上,各自发挥各自的优势应是终极模式的核心。也许就在半年左右,我们就将看到整个云计算市场的资源重组与洗牌,以及最具有竞争力的终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