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写 if (log.isDebugEnabled()) {}?
在使用log4j,common-log这样的log框架时,发现很多代码中这样写
if (log.isDebugEnabled()) {
log.debug( "xxxx ");
}
我很奇怪,为什么要与log.isDebugEnabled()?既然log.debug()在没有指定输出级别为DEBUG时不会有输出,为什么还要在前面加一个isDebugEnabled()的判断?
------解决方案--------------------框架源码倒没研究过
------解决方案--------------------为了效率,如果上述那个代码那么简单是没有必要的
但是如果这样
if (log.isDebugEnabled()) {
log.debug(buildFullString());
}
如果这个buildFullString效率不太高,那么如果直接写log.debug(buildFullString());的话
虽然它不会打印语句,但是buildFullString还是被执行了,这样就白费了功夫
所以加上isDebugEnabled就可以避免执行buildFullString了
这个方法一般用在认为buildFullString这个函数效率不太高的情况下
------解决方案--------------------加不加if,效果相同,但是效率不同
在你的例子里,debug的参数就是一个string,所以没有太本质的差别
但是假如log.debug( "map= " + map)的话,在调用debug之前,必然需要调用map.toString(),而这个操作可能导致更多的大量字符串操作,最后,才能得到这个辛辛苦苦拼接出来的结果,作为参数传入debug(),结果,这个参数却不需要(一般在log方法入口就判断输出le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