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05-16  浏览次数:20796 次

Linux内存使用详解
一提到内存管理,我们头脑中闪出的两个概念,就是虚拟内存,与物理内存。这两个概念主要来自于linux内核的支持。

Linux在内存管理上份为两级,一级是线性区,类似于00c73000-00c88000,对应于虚拟内存,它实际上不占用实际物理内存;一级是具体的物理页面,它对应我们机器上的物理内存。

这里要提到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内存的延迟分配。Linux内核在用户申请内存的时候,只是给它分配了一个线性区(也就是虚存),并没有分配实际物理内存;只有当用户使用这块内存的时候,内核才会分配具体的物理页面给用户,这时候才占用宝贵的物理内存。内核释放物理页面是通过释放线性区,找到其所对应的物理页面,将其全部释放的过程。

       char *p=malloc(2048)    //这里只是分配了虚拟内存2048,并不占用实际内存。

strcpy(p,”123”)         //分配了物理页面,虽然只是使用了3个字节,但内存还是为它分配了2048字节的物理内存。

free(p)                //通过虚拟地址,找到其所对应的物理页面,释放物理页面,释放线性区。

我们知道用户的进程和内核是运行在不同的级别,进程与内核之间的通讯是通过系统调用来完成的。进程在申请和释放内存,主要通过brk,sbrk,mmap,unmmap这几个系统调用,传递的参数主要是对应的虚拟内存。

注意一点,在进程只能访问虚拟内存,它实际上是看不到内核物理内存的使用,这对于进程是完全透明的。



glibc内存管理器

那么我们每次调用malloc来分配一块内存,都进行相应的系统调用呢?

答案是否定的,这里我要引入一个新的概念,glibc的内存管理器。

我们知道malloc和free等函数都是包含在glibc库里面的库函数,我们试想一下,每做一次内存操作,都要调用系统调用的话,那么程序将多么的低效。

实际上glibc采用了一种批发和零售的方式来管理内存。glibc每次通过系统调用的方式申请一大块内存(虚拟内存),当进程申请内存时,glibc就从自己获得的内存中取出一块给进程。

内存管理器面临的困难

我们在写程序的时候,每次申请的内存块大小不规律,而且存在频繁的申请和释放,这样不可避免的就会产生内存碎块。而内存碎块,直接会导致大块内存申请无法满足,从而更多的占用系统资源;如果进行碎块整理的话,又会增加cpu的负荷,很多都是互相矛盾的指标,这里我就不细说了。



我们在写程序时,涉及内存时,有两个概念heap和stack。传统的说法stack的内存地址是向下增长的,heap的内存地址是向上增长的。

函数malloc和free,主要是针对heap进行操作,由程序员自主控制内存的访问。

在这里heap的内存地址向上增长,这句话不完全正确。

glibc对于heap内存申请大于128k的内存申请,glibc采用mmap的方式向内核申请内存,这不能保证内存地址向上增长;小于128k的则采用brk,对于它来讲是正确的。128k的阀值,可以通过glibc的库函数进行设置。



这里我先讲大块内存的申请,也即对应于mmap系统调用。

对于大块内存申请,glibc直接使用mmap系统调用为其划分出另一块虚拟地址,供进程单独使用;在该块内存释放时,使用unmmap系统调用将这块内存释放,这个过程中间不会产生内存碎块等问题。



针对小块内存的申请,在程序启动之后,进程会获得一个heap底端的地址,进程每次进行内存申请时,glibc会将堆顶向上增长来扩展内存空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堆地址向上增长。在对这些小块内存进行操作时,便会产生内存碎块的问题。实际上brk和sbrk系统调用,就是调整heap顶地址指针。



那么heap堆的内存是什么时候释放呢?

当glibc发现堆顶有连续的128k的空间是空闲的时候,它就会通过brk或sbrk系统调用,来调整heap顶的位置,将占用的内存返回给系统。这时,内核会通过删除相应的线性区,来释放占用的物理内存。



下面我要讲一个内存空洞的问题:

一个场景,堆顶有一块正在使用的内存,而下面有很大的连续内存已经被释放掉了,那么这块内存是否能够被释放?其对应的物理内存是否能够被释放?

很遗憾,不能。

这也就是说,只要堆顶的部分申请内存还在占用,我在下面释放的内存再多,都不会被返回到系统中,仍然占用着物理内存。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主要是与内核在处理堆的时候,过于简单,它只能通过调整堆顶指针的方式来调整调整程序占用的线性区;而又只能通过调整线性区的方式,来释放内存。所以只要堆顶不减小,占用的内存就不会释放。



提一个问题:

char *p=malloc(2);

free(p)

为什么申请内存的时候,需要两个参数,一个是内存大小,一个是返回的指针;而释放内存的时候,却只要内存的指针呢?

这主要是和glibc的内存管理机制有关。glibc中,为每一块内存维护了一个chunk的结构。glibc在分配内存时,glibc先填写chunk结构中内存块的大小,然后是分配给进程的内存。

chunk ------size

p------------ content

在进程释放内存时,只要  指针-4 便可以找到该块内存的大小,从而释放掉。

注:glibc在做内存申请时,最少分配16个字节,以便能够维护chunk结构。



glibc提供的调试工具:

为了方便调试,glibc 为用户提供了 malloc 等等函数的钩子(hook),如 __malloc_hook

对应的是一个函数指针,

void *function (size_t size, const void *caller)

其中 caller 是调用 malloc 返回值的接受者(一个指针的地址)。另外有 __malloc_initialize_hook函数指针,仅仅会调用一次(第一次分配动态内存时)。(malloc.h)



一些使用 malloc 的统计量(SVID 扩展)可以用 struct mallinfo 储存,

可调用获得。

struct mallinfo mallinfo (void)



如何检测 memory leakage?glibc 提供了一个函数

void mtrace (void)及其反作用void muntrace (void)

这时会依赖于一个环境变量 MALLOC_TRACE 所指的文件,把一些信息记录在该文件中

用于侦测 memory leakage,其本质是安装了前面提到的 hook。一般将这些函数用

#ifdef DEBUGGING 包裹以便在非调试态下减少开销。产生的文件据说不建议自己去读,

而使用 mtrace 程序(perl 脚本来进行分析)。下面用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这个过程,这是

源程序: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mcheck.h>

intmain( int argc, char *argv[] )

{

int *p, *q ;

#ifdef DEBUGGING

mtrace( ) ;

#endif

p = malloc( sizeof( in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