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05-16  浏览次数:20624 次

linux下diskstats小结
在linux 2.6内核后,可以通过cat /proc/diskstats查看出具体的磁盘IO压力:
8    0 sda 130767120 478199 2848404253 865895766 …
  8    1 sda1 58 740 1598 96 2 0 4 0 0 96 96
  8    2 sda2 4031326 3249 64502142 3693948 5273723 …
  8    3 sda3 142 3261 4030 865 538334 302764 …

  其中,从左至右分别对应主设备号,次设备号和设备名称。后续的11个域在这两个文件里是相同的,它们的函义将在下面解释。除了第9个域,所有的域都是从启动时的累积值。

第1个域:读磁盘的次数,成功完成读的总次数。

第2个域:合并读次数, field 6 – 合并写次数。为了效率可能会合并相邻的读和写。从而两次4K的读在它最终被处理到磁盘上之前可能会变成一次8K的读,才被计数(和排队),因此只有一次I/O操作。这个域使你知道这样的操作有多频繁。

第3个域:读扇区的次数,成功读过的扇区总次数。

第4个域:读花费的毫秒数,这是所有读操作所花费的毫秒数(用__make_request()到end_that_request_last()测量)。

第5个域:写完成的次数,成功写完成的总次数。

第7个域:写扇区的次数,成功写扇区总次数。

第8个域:写花费的毫秒数,这是所有写操作所花费的毫秒数(用__make_request()到end_that_request_last()测量)。

第9个域:I/O的当前进度,只有这个域应该是0。当请求被交给适当的request_queue_t时增加和请求完成时减小。

第10个域:花在I/O操作上的毫秒数,这个域会增长只要field 9不为0。

第11个域:加权, 花在I/O操作上的毫秒数,在每次I/O开始,I/O结束,I/O合并时这个域都会增加。这可以给I/O完成时间和存储那些可以累积的提供一个便利的测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