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05-18  浏览次数:20568 次

-----------------谈谈红楼梦(第45回)--------------
谈谈红楼梦(第45回)

  很久没写了。今天开始谈谈红楼梦第45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这一回有一首很经典的词《秋窗风雨夕》。由此词可见黛玉之才和多愁善感。经典之处,还需要大家慢慢的去体会。
  还是结合原版来慢慢解说。先看看脂批回前总批:
富贵荣华春暖, 梦破皇粮愁晚, 金玉坐楼基,也是戏场妆点。 莫缓,莫缓,遗却灵光无限。
  这段批语其实已经很高深了。下面我来谈谈我对这段评语的看法。这个其实要结合这本小说的背景来谈。要知道曹雪芹的爷爷曹寅是康熙的宠臣。康熙六下江南,四次下榻曹府。皇帝的消费哪里是一个江宁织造就随便能供应得起的。所以曹寅只能把“皇粮”借来提供皇帝的开销,这样导致亏空。所以雍正即位后清理亏空,查抄了曹府,导致有曹府的衰败。有了这个背景,上面这段批语就不难理解了。
  本回第一段的描写比较简单,其实是探春,李纨与凤姐三个人的对话。平平淡淡的话中透露出的是王熙凤的精明。众人起诗社,邀请王熙凤作监社御史,王熙凤是这么说的:
  凤姐儿笑道:“你们别哄我,我猜着了,那里是请我作监社御史!分明是叫我作个进钱的铜商。你们弄什么社,必是要轮流作东道的。你们的月钱不够花了,想出这个法子来拗了我去,好和我要钱。可是这个主意?”
  还有一大段王熙凤说李纨的话,在这里不贴了。大体意思就是李纨是个财主,有钱人的意思。那段话中王熙凤把李纨的收入、支出算得一清二楚。所以李纨形容王熙凤形容得好,李纨说王熙凤是“水晶心肝玻璃人”。
  第二段一开始李纨就有一句很精彩的话,是这么说的:
  李纨笑道:“你们听听,我说了一句,他就疯了,说了两车的无赖泥腿市俗专会打细算盘分斤拨两的话出来。。。。”
  要知道李纨和王熙凤的比起来,口才差了不是一点半点。但是李纨又是心直口快之人。所以她恨不得将多句形容王熙凤的话并成一句话来形容王熙凤的精明。所以才说出了这句经典的话。
  接着说第二段和第三段,大家注意,第二段是李纨与王熙凤的直接对话。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这段中李纨说话都是一句,而王熙凤都是几句。可见王熙凤的口才之好。王熙凤还能拿一大堆理由来说明自己的苦和累。最后李纨说不过了,说了一句话:“你们听听,说的好不好?把他会说话的!我且问你,这诗社你到底管不管?”王熙凤才没办法,答应出50两银子做东道。
  第四段是赖嬷嬷来说的一大段话,基本属于感谢贾府的意思。截取一小段说明一下就好:
  “哥哥儿,你别说你是官儿了,横行霸道的!你今年活了三十岁,虽然是人家的奴才,一落娘胎胞,主子恩典,放你出来,上托着主子的洪福,下托着你老子娘,也是公子哥儿似的读书认字,也是丫头,老婆,奶子捧凤凰似的,长了这么大。你那里知道那‘奴才’两字是怎么写的!”
  第五段有点意思。里面有段赖嬷嬷形容目前贾府几个人的话,是这么写的:
  因又指宝玉道:“不怕你嫌我,如今老爷不过这么管你一管,老太太护在头里。当日老爷小时挨你爷爷的打,谁没看见的。老爷小时,何曾像你这么天不怕地不怕的了。还有那大老爷,虽然淘气,也没像你这紥窝子的样儿,也是天天打。还有东府里你珍哥儿的爷爷,那才是火上浇油的性子,说声恼了,什么儿子,竟是审贼!如今我眼里看着,耳朵里听着,那珍大爷管儿子倒也像当日老祖宗的规矩,只是管的到三不着两的。他自己也不管一管自己,这些兄弟侄儿怎么怨的不怕他?你心里明白,喜欢我说,不明白,嘴里不好意思,心里不知怎么骂我呢。”
  注意上面的描写。说明了几个意思。第一:贾府能有今天的荣华富贵是贾家先人的努力得来的。第二:贾政一代人的长辈对贾政他们很严格。第三:目前宝玉这一代以及下一代的人都沉醉在纸醉金迷的生活的,过着糜烂的封建贵族的生活,因此贾家才会衰败。
  第六段是赖大家的来请贾府的人喝他儿子的喜酒。原因是赖大家的儿子做了个小官,叙述较为平淡,不多谈。
  接下来的几段中有这么几处需要注意,节选出来谈谈。
  一、“一日,外面矾了绢,起了稿子进来。宝玉每日便在惜春这里帮忙。”
  这句话比较经典,为什么这么说?大家知道宝玉是典型的“无事忙”,他还来帮忙,这不是经典么?所以脂批评曰:自忙不暇,又加上一“帮”字,可笑可笑,所谓《春秋》笔法。
  二:宝钗因见天气凉爽,夜复渐长,遂至母亲房中商议打点些针线来。日间至贾母处王夫人处省候两次,不免又承色陪坐闲话半时,园中姊妹处也要度时闲话一回,故日间不大得闲,每夜灯下女工必至三更方寝。
  这段可以通过脂批来看:
  “代下收夕,写针线下“商议”二字,直将寡母训女多少温存活现在纸上。不写阿呆兄已见阿呆兄终日饱醉优游,怒则吼、喜则跃,家务一概无闻之形景毕露矣。《春秋》笔法。”这段批语很好理解,我就不多说了。
  接着的就是点题的部分了。本回题目叫做《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前面的“金兰契互剖金兰语”指的正是宝钗和黛玉的对话。要知道黛玉和宝钗一直不和,到本回,通过宝钗的努力,两人的关系得到了根本性的转化。
  他们的对话中有这么几处需要注意:
  第一、“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
  这段话是林黛玉说的,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一个信息,黛玉才十五岁。
  第二:宝钗道:“这样说,我也是和你一样。”黛玉道:“你如何比我?你又有母亲,又有哥哥,这里又有买卖地土,家里又仍旧有房有地。你不过是亲戚的情分,白住了这里,一应大小事情,又不沾他们一文半个,要走就走了。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宝钗笑道:“将来也不过多费得一副嫁妆罢了,如今也愁不到这里。”
  这段话本身没什么,都是两人的叹语。但是这里有一段脂批却评论得相当经典。可以说综合和钗黛对话的精华,而且写出了两人是真心的交谈,以至于原本不和睦的她们关系变得融洽了。脂批是这么写的:
  “宝钗此一戏直抵通部黛玉之戏宝钗矣,又恳切、又真情、又平和、又雅致、又不穿凿、又不牵强,黛玉因识得宝钗后方吐真情,宝钗亦识得黛玉后方肯戏也,此是大关节大章法,非细心看不出。二人此时好看之极,真是儿女小窗中喁喁也。”批语很简单,很好理解,但是却评论得相当到位,写出了作者的心声。
  接下来的部分就是那经典的《秋窗风雨夕》了。先把这词贴这里,经典的词,不敢多谈。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这个部分有以下几处需要注意:
  第一处:一语未完,只见宝玉头上带着大箬笠,身上披着蓑衣。黛玉不觉笑了:“那里来的渔翁!”宝玉忙问:“今儿好些?吃了药没有?今儿一日吃了多少饭?”
  这段话需要注意的是宝玉的话。三句话问黛玉。可见宝玉对黛玉的关心,短短三句话,写出了宝玉的性格特征。
  第二处:黛玉笑道:“我不要他。戴上那个,成个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渔婆了。”及说了出来,方想起话未忖夺,与方才说宝玉的话相连,后悔不及,羞的脸飞红,便伏在桌上嗽个不住。
  这段话黛玉说出了夫妻之言,看似闲谈,却有不吉之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黛玉说“渔婆”是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都不是现实中的,所以是不吉的预兆。脂批评论说:所谓“画儿中爱宠”是也,谁曰不然?这里算是一个小小的暗示。
  第三处:
  黛玉笑道:“我也知道你们忙。如今天又凉,夜又长,越发该会个夜局,痛赌两场了。”婆子笑道:“不瞒姑娘说,今年我大沾光儿了。横竖每夜各处有几个上夜的人,误了更也不好,不如会个夜局,又坐了更,又解闷儿。今儿又是我的头家,如今园门关了,就该上场了。”
  这段也通过脂批来谈:“几句闲话将潭潭大宅夜间所有之事描写一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