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04-16  浏览次数:21065 次

 

第一、眼高

  我不断认为眼高手低不应该是贬义词。把它放在第一位,不是夸张。由于通过本人亲身体会,眼界太重要了。它能够不断启发你,成就你的灵感源泉。它从哪里来呢?它从优秀的书籍、 国外网站来,从名画名设计中来。可能我有点“崇洋媚外”,我一直觉得,即便只论设计技巧, 中国人也比外国人落后很多,旧有的惯常的模式,把人封在条条框框里,能走出新路的不多, 这从如今国内流行的软件、网站设计中可以看得出来。更别说思维的新颖和超脱了。哎,什么时候才能够把“追风”变为“引领世界新潮流”呢?还是讲我们本人吧,手高不高先不讲,目光要高。总之,我们应该厚积而薄发,最好是能爬到巨人的肩膀上去,那就占尽便宜了(当然攀爬的过程是不会便宜的)。有时高度给能量带来的是几何级数的增长,我们祖先早就说过,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嘛。

第二、博爱

  每团体都有本人固有的习惯,和特别的喜好,有时这对于设计者来说是很不利的,会按本人喜好的风格、颜色一次次的反复制造作品,实现所谓的“系列化”。要知道拥有独有风格是令人钦羡的,可是这是大师的标志和特权。作为一个初入门的人,也追求系列化,而不在意这一系列能否有足够的渲染力、能否最好的表达了作品的初衷,这样的系列是没有生命力的。我们时常碰到过不需求以必须的独特风格突显本人,即便这风格不一定是本人所爱。在每一祯作品前都是一个小小的设计师而已。理想上每一副作品的生命力,也是独立的,与设计人的名气、风格无关。重要的是它要表达什么,它怎样将表达深入人心。 即便你仍然信仰设计师必须有独特风格,那么你能否曾经找到最适合你的风格了呢?总会有一种是你喜欢、擅长,而且对别人也有震撼力的,可是它不会平白的跳出来。所以,要善于发现和突破旧有惯性,善于发现美,以博爱的心态对待所有美丽的事物。 在我们的学习中也有这样一个鼓励探询的过程,在低年级的时候对绘画和设计曾有一番扎实的基础训练,要求完成许多简单、各异的作品。我的理解是设计与绘画是相通的,在实践过程中很容易领悟到一些东西运用于设计中。如今我们的任务可能仍有这些简单乏味的部分,可是你若能够以新奇的目光去看待它,试着以不同的方式去表达它,比如一副家居图、几样简单 家具,你可以尝试简约流畅的线条、也可以实验华丽尊贵的档次,还可以表述凌乱温馨的家庭味、异类乖僻的超现代感。如果要求了表述家庭温暖,可以用中国的团团旧饭桌,可以用欧美的熊熊壁炉,还可以用原始人的篝火和陶具。你一定会有更多好主意,然后会发现原来条条大路通罗马,你能找到最短的一条。最后用一句俗语结束这一段胡言乱语吧,当你放弃了一棵树, 你将会得到整个森林。

第三、极端

  其实就是开阔思维中的逆向思维方式,反弹琵琶出新意。无论是一幅图片、还是一个字符…你可以在作品里,把大小、外形、方向、颜色、对比度等等无限的极端,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特效。这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技巧问题,可是“特性”和“特别”有时就是这样产生的。

第四、风格

  这个问题和第二点好象有点堆叠,可是我还是有几句话想说。我一直认为设计水平没有高 与低之分,只要风格各异之别。这里的风格,我指的是一副作品的风格,而不是设计师的风格。 比如一幅素描:黑和白是关键,而寻觅多块面的灰阶是精彩丰富的充实。如果你不断的在各异 的风格中勇于尝试、思维空间也就越来越开阔,灵感也会蜂拥而至。我们需求不断的调整本人的心态,既严肃认真,又求新求变,既不崇拜什么也不反对什么,才更容易学习接受新的思潮。 这样说,你即便对我这些观点不以为然,也不得不表现的谦虚谨慎,想从中筛出一点有价值的东西来了吧。也许仍然是不能认同,那么欢迎你到Say-Hello~里发表异议;或者你体会的更深透一些,希望你写出来共享。对了,交流也是设计的一个元素哦。我写这篇小文章次要是整理思绪的同时,也是对本人的一个自勉,如果能够抛砖引玉,那就太快乐了。

第五、设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花、乱是由于设计中各环节控制不好,容易出现的问题。多表现为如下几种特征:

一、颜色过多。而没有主色调的统一

二、过于追求变化的构图方式,“横七竖八”过多,没有统一的大块。

三、色彩明度纯度大起大落,没有把握好节拍。色彩明度和纯度,常常要使我去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调整的。忌作品中的明度个色阶均为同一灰度,没有少数淡色或白色提睛和少数黑色压轴。通幅画面就会变得窒息压制、不透气。甚至色彩对比显很脏。

四、主次不分作品,在设计之前,要先对本人订大致如下:

1.色调是暖色为主还是冷色。
2.面积:包括色彩冷暖、黑白明度、点线面构成…究竟是以哪个为主、哪个点睛等等。

五、对于本人喜欢和希望的小东西,在作品中可千万要吝惜少放,否则,龙睛很可能就会变成蛇足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