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自http://www.cnblogs.com/xinghebuluo/archive/2011/12/01/2270896.html
首先列一下WriteConcern的几种抛出异常的级别参数:
- WriteConcern.NONE:没有异常抛出
- WriteConcern.NORMAL:仅抛出网络错误异常,没有服务器错误异常
- WriteConcern.SAFE:抛出网络错误异常、服务器错误异常;并等待服务器完成写操作。
- WriteConcern.MAJORITY: 抛出网络错误异常、服务器错误异常;并等待一个主服务器完成写操作。
- WriteConcern.FSYNC_SAFE: 抛出网络错误异常、服务器错误异常;写操作等待服务器将数据刷新到磁盘。
- WriteConcern.JOURNAL_SAFE:抛出网络错误异常、服务器错误异常;写操作等待服务器提交到磁盘的日志文件。
- WriteConcern.REPLICAS_SAFE:抛出网络错误异常、服务器错误异常;等待至少2台服务器完成写操作。
?
当我们执行如下操作时(将"name"为"lily"的"age"设置为20):
db.update({"name":"lily"},{"$set":{"age":20}})
默认情况下,该操作会使用WriteConcern.NORMAL(仅在网络错误时抛出异常),等同于:
db.update({"name":"lily"},{"$set":{"age":20}},WriteConcern.NORMAL)
使用NORMAL模式参数,可以使得写操作效率非常高。但是如果此时服务器出错,也不会返回错误给客户端,而客户端会误认为操作成功。
因此在很多重要写操作中需要使用WriteConcern.SAFE模式,保证可以感知到这个错误,保证客户端和服务器对一次操作的正确性认知保持一致。
(根据笔者测试,如果服务器发生掉电情况,客户端依然得不到当时操作的错误返回,需要特别注意)
另外在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确切知道这次写操作是否成功(或者本次更新操作影响了多少个对象),这时候就需要:
WriteResult ret = db.update({"name":"lily"},{"$set":{"age":20}}); if(ret.getN()>0) //操作影响的对象个数 return true; else return false;
或者:
WriteResult ret = db.update({"name":"lily"},{"$set":{"age":20}}); if(ret.getLastError() == null) return true; else return false;
此时,getLastError()会查询上次操作结果是否出现错误。
更进一步
然后由于mongodb中使用连接池的原因,getLastError()需要再次从连接池中获取连接,这样效率会慢一些。可以这样做:
db.requestStart(); WriteResult ret = db.update({"name":"lily"},{"$set":{"age":20}}); if(ret.getLastError() == null) return true; else return false; db.requestDone();
就可以保证update操作和getLastError()使用同一个连接,并且减少了一次存/取连接的过程。
?
还有一个方法
此时也可以使用WriteConcern.SAFE参数:
WriteResult ret = db.update({"name":"lily"},{"$set":{"age":20}}, WriteConcern.SAFE); if(ret.getLastError() == null) return true; else return false; // is equivalent to db.requestStart(); WriteResult ret = db.update({"name":"lily"},{"$set":{"age":20}}); if(ret.getLastError() == null) return true; else return false; db.requestDone();
这也是我推荐使用的方式,这样即可以高效的得到返回结果,还能感知到服务器错误,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