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05-16 浏览次数:20369 次
一、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1.
需求分析阶段:
? 准确了解与分析用户需求(包括数据与处理),是整个设计过程的基础,是最困难、最耗费时间的一步。
2.数据库设计阶段
?(1)概念结构设计阶段:
? 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通过对用户的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的概念模型。从实际到理论。
?(2)逻辑结构设计阶段:
? 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对其进行优化。优化理论。
(3)数据库物理设计阶段:
? 为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选择理论落脚点。
3.数据库实施阶段:
? 运用DBMS提供的数据语言、工具及宿主语言,根据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结果,建立数据库,编制与调试应用程序,组织数据入库,并进行试运行。理论应用于实践。
4.数据库运行和维护优化阶段:
? 数据库应用系统经过试运行后即可投入正式运行。在数据库系统运行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对其进行评价、调整与修改。理论指导实践,反过来实践修正理论。
二、详解数据库设计阶段几个概念区别:
?? 概念数据模型设计与逻辑数据模型设计、物理数据模型设计是数据库及数据仓库模型设计的三个主要步骤。
? (1)在数据仓库领域有一个概念叫conceptual data model ,中文一般翻译为“概念数据模型”。
角度:概念数据模型是最终用户对数据存储的看法 ,反映了最终用户综合性的信息需求,它以数据类的方式描述企业级的数据需求,数据类代表了在业务环境中自然聚集成的几个主要类别数据。
内容:概念数据模型的内容包括重要的实体及实体之间的关系。( 在概念数据模型中不包括实体的属性,也不用定义实体的主键。这是概念数据模型和逻辑数据模型的主要区别。)
目标:概念数据模型的目标是统一业务概念,作为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之间沟通的桥梁,确定不同实体之间的最高层次的关系。(在有些数据模型的设计过程中,概念数据模型是和逻辑数据模型合在一起进行设计的)。例如:
(2)在数据仓库领域有一个概念叫logical data model ,中文一般翻译为“逻辑数据模型”。
? 角度:逻辑数据模型反映的是系统分析设计人员对数据存储的观点,是对概念数据模型进一步的分解和细化 。逻辑数据模型是根据业务规则确定的,关于业务对象、业务对象的数据项及业务对象之间关系的基本蓝图。
内容:逻辑数据模型的内容包括所有的实体和关系,确定每个实体的属性,定义每个实体的主键,指定实体的外键,需要进行范式化处理。
目标:逻辑数据模型的目标是尽可能详细的描述数据,但并不考虑数据在物理上如何来实现。
?? 逻辑数据建模不仅会影响数据库设计的方向,还间接影响最终数据库的性能和管理。如果在实现逻辑数据模型时投入得足够多,那么在物理数据模型设计时就可以有许多可供选择的方法。
(3)在数据仓库领域有一个概念叫physical data model ,中文一般翻译为“物理数据模型”。
角度:是从数据库实施人员的角度考虑,物理数据模型是在逻辑数据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各种具体的技术实现因素,进行数据库体系结构设计,真正实现数据在数据库中的存放。
内容:物理数据模型的内容包括确定所有的表和列,定义外键用于确定表之间的关系,基于用户的需求可能进行发范式化等内容。 在物理实现上的考虑,可能会导致物理数据模型和逻辑数据模型有较大的不同。
目标:物理数据模型的目标是指定如何用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