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05-16  浏览次数:20489 次

Mysql Innodb小结
前阵子一直在做与Mysql相关的项目,于是也一直在学习Mysql相关的知识,看了《Mysql:Innodb存储引擎》、《高性能Mysql》后,也算对Mysql有一定的了解了,特地在此总结一下(图片都是《Mysql:Innodb存储引擎》电子版的)。

mysql体系结构:
    由:连接池组件、管理服务和工具组件、sql接口组件、查询分析器组件、优化器组件、       
        缓冲组件、插件式存储引擎、物理文件组成。
    mysql是独有的插件式体系结构,各个存储引擎有自己的特点。    
   
   


   
mysql各个存储引擎概述:
    innodb存储引擎:[/color][/b] 面向oltp(online transaction processing)、行锁、支持外键、非锁定读、默认采用repeaable级别(可重复读)通过next-keylocking策略避免幻读、插入缓冲、二次写、自适应哈希索引、预读
    myisam存储引擎:  不支持事务、表锁、全文索引、适合olap(在线分析处理),其中myd:放数据文件,myi:放索引文件
    ndb存储引擎:    集群存储引擎,share nothing,可提高可用性
    memory存储引擎: 数据存放在内存中,表锁,并发性能差,默认使用哈希索引
    archive存储引擎:只支持insert和select zlib算法压缩1:10,适合存储归档数据如日志等、行锁
    maria存储引擎:  目的取代myisam、缓存数据和索引、行锁、mvcc
   
    


   
innodb特性:
    主体系结构:默认7个后台线程,4个io thread(insert buffer、log、read、write),1个master thread(优先级最高),1个锁(lock)监控线程,1个错误监控线程。可以通过show engine innodb status来查看。新版本已对默认的read thread和write thread分别增大到4个,可通过show variables like 'innodb_io_thread%'查看。
    存储引擎组成:缓冲池(buffer pool)、重做日志缓冲池(redo log buffer)以及额外的内存池(additional memory pool).具体配置可由show variables like 'innodb_buffer_pool_size'、show variables like
'innodb_log_buffer_size'、show variables like 'innodb_additional_mem_pool_size'来查看。
    缓冲池:占最大块内存,用来存放各种数据的缓存包括有索引页、数据页、undo页、插入缓冲、自适应哈希索引、innodb存储的锁信息、数据字典信息等。工作方式总是将数据库文件按页(每页16k)读取到缓冲池,然后按最近最少使用(lru)的算法来保留在缓冲池中的缓存数据。如果数据库文件需要修改,总是首先修改在缓存池中的页(发生修改后即为脏页),然后再按照一定的频率将缓冲池的脏页刷新到文件。通过命令show engine innodb status;来查看。
    日志缓冲:将重做日志信息先放入这个缓冲区,然后按一定频率将其刷新到重做日志文件。
  



    master thread:
    loop主循环每秒一次的操作:
      日志缓冲刷新到磁盘,即使这个事务还没有提交。(总是执行,所以再大的事务commit 
      的时间也是很快的)           
      合并插入缓冲(innodb当前一秒发生的io次数小于5次则执行)
      至多刷新100个innodb的缓冲池中的脏页到磁盘(超过配置的脏页所占缓冲池比例则执
      行,在配置文件中由innodb_max_dirty_pages_pac决定,默认是90,新版本是75,
      google建议是80)
      如果当前没用用户活动,切换到backgroud loop        

    loop主循环每10秒一次的操作:
      刷新100个脏页到磁盘(过去10秒IO操作小于200次则执行)
      合并至多5个插入缓冲(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