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06-26  浏览次数:20692 次

文章描述:规划好的页面探讨:设计细节方向的碰撞.

以前做项目得到一个经验,就是在立项前,不需求拿个布好局的页面出来讨论,由于我们觉得,在方向还未清楚的时候,讨论页面细节可能是浪费时间。

这一回,战略部的新partner给了我一个不同的启示。按说她的任务是在我上游,可是在最开始的实际操作中,她却把任务走到了我的下游,直接做了一个页面出来,把功用点、内容全都画好了…… 我一阵吃惊,对比着我本人的proposal,我跟她说,你这个东西,同事们能接受吗,由于他们都不知道方向在哪里,你却让他们看细节。

后来我明白她的做法了。这个是“结果导向”——不把页面先做出来展现一下,你面对那些不太懂产品原理的同事,是无法真正将讲解传递到他们的内心的。即便洋洋洒洒的文档在方向和细节上都非常完满了,但对其他业务部门的同事来说,可能仍是笼统或概念化的。在这个时候,不是说他们无法理解产品经理展现的东西和陈述的理想,而是,他们可能没法儿透露真正想要的东西——他们要么直接向你“投降”,认为非常好,要么是半懂不懂,连本人的观点也忘记了,再要么是基本反对,堕入跟你空泛PK的圈套。

Partner用这个很具体、很简陋,但是又把功用点与内容展现出来的“结果页”,把参与讨论的同事内心想要的东西,“逼”了出来,而且越是堕入细节点的讨论,对方的需求就越明晰,比简单陈述一个概念要好很多。比如针对“结果页”,参与讨论的同事有这番说话:

· 我觉得网友的评论摆得太下面了,占比太小;
· 我觉得相关在线医生交流这里,实际不可操作,由于运营投入太大,每个月要耗费掉好多钱;
· 页面非常好,没有问题,但是觉得评论这块还是没有突出;
……

这个时候,对方想要什么,我们心里就有谱了。这比针对某个概念(比如“提高互动比例”)进行不断地陈述、PK,要高效很多。

在此基础上,后来我对本人的proposal进行陈述,感觉就相当esay了。在表达的穿透性上,似乎达到更好效果。下来我就跟战略部的这位partner说,我们几乎是完满的配合。这其实同一目标的不同方向,像挖隧道一样,从两头挖,最终还是要把隧道打通。

————————

通常,做一款产品,先要完成市场调研、竞品分析等等流程,然后再画原型,方可将项目执行下去。在前期资源整合的部分,了解一个业务、了解团队资源的情况、了解我们要做什么,即方向的把握会成为首要考虑的东西。这个阶段,其实更考验产品经理的沟通和消化能力,特别是在多部门都有产品需求提出的时候。比跟技术美术沟通要难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