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09-14  浏览次数:20609 次

最近闲来看看楼市,在不断的浏览楼书和楼盘设计的时候,发现一个不断以来的景象没有得到任何改变 – 完全西式化的管理和楼型结构搭配着中式的宣传与“档次”,相映成趣。售楼小姐一向见面三分亲,对人说人话,对鬼说鬼话,你喜欢西式风格就通知你我们的房子多么的现代,多么的简约,配套多么的温馨;你喜欢中式风格,家里有老人,就通知你风水多好,门厅多方正,结构多严谨…… 好嘛,洋为中用,拿来主义,中式精神,蕴藏其中。

无论楼书和样板房里多么的想透显露本人的“中国文化” — 水墨,古董摆设,屏风,小桥流水…… 但是整个氛围你仍然可以闻到抵挡不住的土气,说明并非什么东西一贴上民族性艺术就能分发诱人魅力的。这让我想起网络上有大年轻或者老学究经常会说:“你这么做设计不行,完全没有了中国设计师本人的东西。”,“你的风格太欧美了,缺少中国文化的内涵。”

鲁迅老人家说得没错:“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但是这里面有个前提,就是兼容并包,扬长避短的思想。设计的东西呢,功用性和传达性上挑不出毛病,就总有人会说:“你的东西缺少中国特色”,好像这就是个万灵丹,哪儿都好使,而且还无法反驳 — 由于,批判的人本人也无法精确的说出“中国特色的设计是什么”。

我想,民族的未必是世界的,特别是在设计领域来看,我们要首先把艺术和设计分清楚,民族化包含了太多的东西,包括:历史,言语,思想,物品,人物,文化景象等。这些东西的体现未必只要文房四宝,西皮二黄,琴棋书画和四大发明。某些不健康的观念正在频频出如今我们的设计评论界中,并且有增无减,这些对民族性和民族文化的曲解无非由于:

1. 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

世界化和现代化的进程是不可避免的,而民族文化中的优秀的元素和精品应该保护并发展,这个无可厚非,但过分清高掩耳盗铃就有问题了,不承认和学习优秀的别国文化思想,不利于我们的设计走得健康。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好,但是用在设计过程中,未必能够很实际的处理问题,比如我们的国画和戏曲都是“务虚”的成分较多,强调意境,这在设计的过程中无法处理设计问题,最多提高一下视觉品尝。

而现代设计史来看,中国能够输出的所谓“设计的创新”非常无限,艺术方面的极大成就都在统治阶级的消费中挥霍着,把设计市场化这个行为也就是近30年的事情。因此,一味批判,不思进取是狭隘的民族主义的通病,缺少了包容的心态。

2. 把民族特征表面化

我们的很多设计师在参赛的时候,用的最多的就是水墨,在给客户提交稿件的时候,用的最多的也是水墨,在举办展览交流设计趋势的时候,还是用的水墨,就连我们的很多大师在国际上获得肯定,靠的仍然是水墨…… 好像我们中国设计圈除了水墨就什么都没有了,这就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表面化景象,水墨是很有内涵的,但是用水墨的设计师未必个个都有内涵,当某些大师由于它获得成功后,这样的方式被一再的自创,甚至当成了设计的法宝。

而最喜欢叫嚣“设计要有中国特色”的设计呐喊者们,我们可以尝试问他们一句:“您认为中国特色的设计在视觉上应该是什么样子呢?”,不用说,他们内心想的只要:“水墨、戏曲、唐诗宋词…….”。他们未必知道女书,射覆,深衣,又想概念错位的套用仅会的一点文化知识来评价,更显得本人的掉价。

3. 对西方设计力量的恐惧

一个风趣的景象是,很多开着“中国传统文化与市场结合相发展”,“弘扬中国传统艺术与物质文化”等主题会议的大腕小腕们,设计出来的作品,拍出来的片子,唱出来的歌,无一不带着西方早已有之的商业文娱成分和设计影子。更可笑的是,大多数涉世不深的观众和爱好者,由于没有看过,听过,了解过,误认为是“精英”们的原创。

这形成了一个可悲的理想,我们确实很落后,但是我们不承认落后,设计圈管这个叫“批判的学习”或者“向大师致敬”,请停一停,我们如今太难有代表本人风格的设计了,UI设计行业中同样如此,大多数公司的书架上摆着同样一群西方UI理论研讨的书,奉为经典;视觉上的图标和界面,都那么的雷同和类似,90%可以找到国外行业名家的作品影子;专家论坛和行业聚会无非是行业名片交换大会和外国专家真人SHOW。

这些都体现了我们对于优秀设计力量的恐惧和膜拜,而恐惧和膜拜的基础是愚笨。如果我们不情愿在设计上受制于欧美风格的创作瓶颈,就应该首先全面学习它,分析它,找到适合我们的部分,再进行对应的优化。但大多数人选择了全面学习,然后把一些粗浅的学习成果转化为利润的甜头,之后行业怎样发展关我鸟事。

4. 缺乏民族文化的自我调整

中国在“五四运动”之后,除了经济发展的超人速度,在文化方面,在传统的承继上面,我们还有哪些做得更好的?

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曾经产生了严重的隔膜,因此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人群分为了两边,全盘西化的大年轻看不惯孔乙己,选择了喝可乐,玩摇滚,染金毛,非主流;全盘固守的老反动选择了保护伞,圈地化,高壁垒,再教育的方式,企图把欧美的毒草赶尽杀绝,手上最有利的武器莫过于GFW…….

处于这个历史阶段的设计师们是最困难的,前有等待发扬的传家宝,后有来势汹汹的新潮流,如何把握?我想说的是,设计是开放的,只要处理问题,服务于用户的设计才能长期发展并存活下去,任何风格的设计的发芽与凋谢都取决于它的真实价值,叫嚣和炒作没有用途,让中国特色的设计发展得更好,只要市场和用户的支持,政策和创新的结合,设计师的团结和努力,否则水墨也救不了创业板。

狭隘的民族主义不可取,我们历史上曾经吃了太多的亏;民族性的文化要素要在设计中体现出来还需求长时间的发展和积累,不是靠几个设计师,几个设计协会能够做到的;西方现代设计的经验和成功操作案例必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但我们不能抄袭和无脑的全盘模仿;最后,八面小巧的设计师会知道提升本人才能超越他人,而不是一味的强调民族文化的裹脚布,让本人四面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