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1-03-14 浏览次数:20773 次
O2O是电商行业最近几年兴起的一个概念,O2O(Online to Offline and Offline to Online)分两种,一种是把消费者从线上带到线下消费,一种是把线下的群体带到线上消费,笔者之前创业的一个项目就是属于后者。即定位二三线城市,针对线下主力消费群体卖当地没有的品牌产品,以在商业繁华社区建立体验店模式实现销售服务。很类似英国的argos电子商务模式,这个模式在英国很成功。但是我今天想探讨下第一种O2O即是指把线上的消费者带到现实的商店中去——在线支付购买线下的商品和服务,再到线下去享受服务。目前较火的团购,就是O2O模式中的一种。
其实O2O在中国是最早的电商模式之一,携程的模式就是典型的O2O模式,只不过他只是实现了信息流,资金流和服务是在线下实现,可以说是一种阶段性的模式,O2O最终需要实现信息流和资金流在线上实现,商业流和服务在线下实现。
目前市场上大家比较熟悉的就是团购模式、大众点评网、58同城(分类网站)、爱帮、口碑网本地化搜索这些都属于O2O模式。
我想先说说团购,大家都知道,团购的祖师爷是美国的groupon。起源于2008年11月,凭借其简单的盈利模式,短短7个月就实现盈利,成立一年就有了5000万美元的纯收入,2009年超过1亿美元,2010年超过4亿美元,到今年第三季度,2011年3季度Groupon营收4.3亿美元,同比增长426%,并今年11月4日成功在拉斯达克上市。Groupon在福布斯等的一次采访中称自己的目标是“比历史上其他任何一种销售形态都更早的达到10亿美元收入,结果他做到了。
团购由于模式简单,世界各地疯狂的跟进模仿,团购网站不包括中国已经超过上千家,中国更离谱高峰的时候团购网站超过5000家,各家团购网站各出奇招,在市场上短兵相接,资本市场也是抓住这个机会,疯狂的投资,据易观国际统计,2010年中国网络团购网站共获得13起融资,涉及9家团购网站,融资金额近7亿元人民币,其中拉手网、F团、满座、阿丫团、酷团、美团等知名网站累计获得投资已达千万元级别。
随着资本介入,各家团购都开始疯狂的拓展,短短一年的时间,就从几十人的公司迅速扩展到上千人的团队,分支机构遍布全国主要一、二线以及主要的地级市,特别是groupon今年进入中国以来,更加剧了人才的竞争,据拉手网市场总监郑斌称该公司很多中层及业务员均曾在公司接到Groupon猎头公司的招聘电话,给出条件十分诱人,“只要是拉手网员工,2小时就可以签署劳务合同,薪资水平据说高出20%。
中国团购整体市场业绩也是不断攀升,从年初的2、3亿一个月到8月已经突破10亿。但是接下来消息让大家对团购模式产生质疑,首先,个团购网站开始传出裁员的消息,特别是groupon中国区的合作伙伴高朋,短短几个月从疯狂挖角到裁员,就像川剧变脸,说变就变,接下来大批的团购倒闭,拖欠商家的货款,高朋售卖假表案、麦当劳时间,拉手网也传出取消IPO。
团购网站到底怎么了?真的是模式问题吗?还是行业发展太快?
个人看法,有几个因素是导致团购行业目前的困境:
一、盈利模式简单,没有太大的门槛:团购网站的系统程序在网上几百块钱就可以搞定。这样介入的低门槛,让众多创业者激情澎湃,蜂拥而上,在中国大地上上演一天冒出几十个团购网站,这样大家一起炒团购概念确实对启动市场很有好处,但是带来的后果也是可怕的。
二、定位不清晰:本来把自己定位是地主,做的却是农民的事,团购需要服务两类客户,一类是商户,一类是消费者,做为一个第三方平台,该做的应该主要是搭建一个互信、有机的商业环境建立有序的商业次序让商户来唱戏,但是我们却大包大揽,什么都自己来做,商家反而成了甩手掌柜,看一旁看热闹,这都不合符有效的商业逻辑,在一个有效合理的商业社会,大家都需要明确自己的定位,也就是归位,这样才能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有序的发展。
三、发展太快:拿到投资的团购迫于市场竞争和投资商的压力,疯狂的扩张,短短一年分支机构开遍全国,大家齐声叫好,本人曾亲生经历一个初创企业6年时间分公司达到70家,全国团队超过6000人,我非常清楚,这样快速扩张的后果是什么,由于急速扩张带来的管理问题、流程问题、企业文化、员工归宿感、人才机制的建立等等,我相信只有这些团购网站自己心里有数,如果内部都理不顺,谈何给客户好的用户体验,谈什么诚信机制,谈什么员工忠诚度,如果一个机制、流程、企业文化健全、有团对凝聚力的公司,怎么可能被简单的被20%的薪资轻易将团队挖走,不信,你挖阿里巴巴的员工试试。
四、团购模式实际就是游击战,每天不断变换产品和品牌:消费者购买的唯一理由就是便宜,而且随意,谈不上客户黏性,有合适就有黏性,没有去其他团购,这种游击战的做法,怎么可能留住客户,毛泽东当年打游击战那也是权宜之计,到最后还是需要阵地战。只有阵地站才能真正占领地盘形成自己根据地,才能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真正留住客户,也就是说你得有根,为什么聚划算的团购能够健康的发展,关键是他有淘宝的土壤,离开了淘宝一样行不通,说穿了团购只能是一种促销手段,而不能成为一种主流的商业模式,除非改变目前团购的运营规则。
五、缺乏信用机制:各团购网站的商户怎么来的,都是销售代表一个一个打电话拉过来的,很多商户起初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稀里糊涂就进来了,根本没有长期服务的打算,只是知道能带来客源就上,本人曾团购过一个火锅的餐劵,网站上介绍很划算、很诱人,就买了,等去消费才知道上当了,地方很偏不说,关键是上来的菜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分量少得可怜,说是二人套餐,我一个人都不够,找服务员理论,就一句话,我们都是这样的,无语,由于团购的随意性,消费者不可能对商家的行为作出评价,商户当然是能骗一次就骗一次了,谁会做长远打算呢。这一点淘宝的信用机制就做得很好,这也是淘宝耐以发展的核心机制之一。有了这样的信用评价体系,商家对每一次错误都会埋单,损失的是未来,这是他必须要考虑的。
六、业务实现周期长,消费者随意性比较大:团购一般的消费周期都在一个月左右,只要在一个月内什么时候去消费都可以,这样的周期对消费者来说确实比较好,选择的空间比较大,但是却带来了另一个问题,消费者消费的时间概念不强没有紧迫感,随意性大,这样就很难把这种消费行为生活化、日常化。不能形成连续性消费,也就很难形成大的市场。
七、资本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风险资本的投入,确实为团购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动力,可以说没有资本的介入,整个团购甚至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至少滞后5年。他加速了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加速了行业的洗牌,由于过度的竞争带来的后遗症就显而易见了,有时候这种后遗症对行业的发展是毁灭性的,就像中国的高铁。
所以,团购网站要长远发展必须转型,这就是为什么拉手会开拉手商城。窝窝团宣布启动“55生活城”,团宝网推出的拍卖网站“财迷老道”,24券开辟“精品商城”等整个团购行业都掀起了转型的风潮,我认为这不是坏事。
另外、大众点评网也仅仅停留在评价层面,由于评价没有过多的约束,其实浏览者也分不清是消费者、商户自己还是竞争对手,我个人认为没有以消费体验为约束的评论都没有意义,最后只会成为商户自我标榜和竞争对手互相攻击的平台。
再看看58同城、赶集网这些无论怎么看怎么像黄页,我确实不知道这些到底能给消费者带来多大的价值,且不说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到底如何。生活服务分类信息平台最大的问题就是解决信息的准确性问题,笔者曾今使用过赶集网,联系一些业务,好几个电话过去有的是空号,有的说打错了,还有的已经转型不做了。就这一次体验我觉得已经够了,我不知道这样的平台有多大价值,而且广告词还说“……啥都有”。我只能无语了。要做到完全精确,除非分类网站雇佣大量人员每天给每个商户核实信息,即使这样任然不可能彻底解决信息准确性问题。如果一个不能做到信息的准确,那这种模式还有什么意义,就更谈不上价值了。
说了这么多,那么O2O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什么样的模式才有可能在这个市场上扎下根。
首先,是定位问题:我之前谈过是做农民还是地主的问题,这是战略定位,这个定位直接决定你能走多远,能支撑什么级别的市场规模,在电商行业京东就是做农民,淘宝就是做地主,我不是贬低农民(实际上我也是农民出生),农民靠种地为生,赚的是种地后卖粮食的利润,地主是靠收租赚钱,赚的很轻松,而且动不动还涨价(淘宝商城事件就是例子),你还拿他没有办法,要种地你还必须在他那租地。因为他的地产量高啊。
生活类O2O如果要用农民的模式,我觉得没戏,还累死人不偿命,现在的团购、分类网站不都是在做农民吗?商户需要自己去拉,好不容易拉上来,信息、美工还得自己处理,做商户挺好,不用操心,什么都是你们搞定,我就等客人上门,出了问题商家还不负责,都是你们搞得啊,管我什么事,天下就有这样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