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01-29 浏览次数:20495 次
前段时间imo与腾讯关于企业即时通讯产品抄袭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之后,腾讯又惹火了另一个人:网易丁磊。4月12日网易公司宣布,其重要移动产品网易新闻客户端遭到腾讯公然侵权,腾讯新闻iphone客户端2.0版本在产品整体布局、页面设计上直接抄袭网易新闻客户端,对此流氓抄袭行为强烈谴责,并要求其自觉主动下架处理。
创新与抄袭那点事
模仿、仿制、剽窃、抄袭等之于创新都是敏感词汇,在艺术创作与技术发明史上,闹的矛盾也不少,不管是牛顿与莱布尼茨,还是阿凡达与俄科幻小说,不管中间多么委婉曲折,可一旦宣诸世人就都有点含混不清,当代的脾气大的人大都邀请法官来鉴定。
不过即便被世人认为是公然侵权,也确分纯属巧合与明知故犯两种情况,而且前者尚能成为后者的挡箭牌逍遥一阵。看那些巧合是图个乐子,看明知故犯而冠冕堂皇者却满心愤懑,无论是发自内心还是被受害者煽风点火。
相信大家都记得,那些年我们一起见证过的赤裸裸的抄袭,网上充满讽刺与调侃意味的有关腾讯的抄袭行为让我们印象深刻,不过大家一边骂着,一边还是每天用着小企鹅。
奇怪的现象
如果抄袭是一种罪,企鹅已经罪恶滔天。业界朋友从来没有停止过公开讨伐,却从来不曾吓走它的用户,其每每化险为夷,靠的是什么?
网络效应太强!腾讯的用户群体其大无人能及,它是对的,能占上风,是错的,最后也能占上风,人心的天平并非总是偏向正义的一方,因为大家倾向于认可自我。所以想要靠抄袭这个罪名发动群众打倒腾讯困难重重,不仅因为是策反群众,更因为它还具备两个特质:脸皮厚,技术优。显而易见,中国的模仿者大多水平确实有限,无论在设计上怎样粉饰,都逃脱不了沦为山寨的命运。而腾讯技术实力的确是一流,任何东西都能以假乱真。
腾讯的深得人心,体现着它的德隆望尊,不过这也暗含一个隐患,那就是倘腾讯管不住自己的商业道德底线,强硬地做些扰乱班级秩序的事情,可就不那么休闲了。这不禁令人项后生寒。所以奇虎率先打响状告腾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战争,呼吁业界法律的手段拒绝市场垄断,也是逼不得已。4月18日的广东高院一审未果,不过其愣是持续了5个小时,不管谁是谁非,此番论战还是一个好的开始。
法律说,我很为难
诉诸法律固然心里有底,光附属的舆论效应也着实够人消受,不过我国关于互联网侵权纠纷的法案,至今仍不成系统,行业枝梢太多太繁乱,加之本身瞬息万变,难成规范。当日庭审未果,不得不说是这方面的原因。
互联网对于中国的冲击绝不是一方面,然而中国的版权意识尚不清晰的时代,猛然又引进泛滥着虚拟气质的互联网产品,侵权便更如洪水猛兽,也如家常便饭,挡也不是,不挡也不是,最后强者自强,弱者自弱,业界陷入茫然,还是想靠法律。然而法律自云,竟跟不上互联网发展的速度,且放眼一看,不与国际接轨,国内吵架,亦不能喝住摆平。好似小案一桩,也要旁征博引,最后愣是无法可依,证据不易匹配,便可知立法需求之迫切了。
我们怎么打败流氓?
法律既然不是有效打击武器,我们该怎样打败流氓呢?总不能辛辛苦苦得个idea,却让他人坐享其成吧?120健康网认为,不应因为创新有风险而放弃创新,相反应该更加自尊自强锻炼创新能力。拿健康行业来说,如今健康网站一多,就出现各家大同小异的现象,或以为创新的门槛太高,或觉该行业再无“新”可创,翻来覆去索然无味,而其实是难以越过心理的障碍。独具匠心对创新者而言,那是最有力的武器。
企业无创新就是一个死,那是自然,不过创新也是各家章法不一。有人走他人不曾走,市场分析得极透彻,比如做不起全国就转投本地策略,最后也十分犀利;马化腾说,“创新”要坚持“学习最佳案例、吸收、取长补短”,这话也不错,所以它的产品充满了微创新。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鲁迅也说:拿来!这些都是理论基础。不过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微创新、伪创新的不管什么,最终都是没有生命力的,因为毕竟是寄生虫一样的东西,不具灵魂。
可怜国内仍有一帮人,平常专门盯着国外,一有风吹草动立即采而用之,偷天换日,以为毕竟天高皇帝远,赚的是国人的钱。可叹前期尚能令人耳目一新,后面的日子却不甚好过。专门盯着国内动静的人,此时就迎上来了,想分一杯羹,或者干脆把锅端走,或者直接打碎。
所以,越会创新就越要学会自卫,因为你一定会被流氓盯上,并且面临不正当竞争。120健康网认为,犀利的商业模式,令人振奋的用户体验,应是创新者秉持不变的追求。同时对于证据确凿的侵权者一定不能放过,于企业不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于媒体不应失实渲染,无事生非,这个环境还要靠大家共同的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