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03-14  浏览次数:20900 次

  2011年年末,当资本市场的“寒流”由电子商务蔓延至移动互联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奔走相告“冬天来了”的时候,一款移动互联网应用“航班管家”的开发商宣布,在继此前获得红杉资本A轮500万美元投资之后,再次获得经纬创投和GreylockB轮1500万美元投资,成为同一时期起步的移动互联网企业中极少数已完成B轮融资的企业之一。

  这也让王江自豪地将航班管家与UCWeb并列为自己最得意的两笔天使投资。而此时,他的另一个身份,正是航班管家母公司北京傲天汇金科技有限公司的CEO。

  用王江自己的话来说,他从来没有给自己贴过“天使投资人”的标签,他的身份一直是“创业者-闲人-职业经理人-闲人-创业者”。但无论处于哪种身份状态,“创业”这件事本身就是他和身边的这班“兄弟连”最喜欢做的事情。

  被“拉下水”的天使投资人

  但凡对王江的过往有些许了解的人都知道,这位已经有过一次创业经历并成功将公司卖掉退出的70后创业者原本打算就此移民澳洲,退隐山林,却在2009年意外地被两位清华学长“摁”在北京,让他答应出任航班管家的CEO才肯放他回澳洲。

  早在2007年,航班管家的前身仍被称为“航班专家”的时候,王江只是这家公司的天使投资人之一,真正的创始人是139邮箱的联合创始人、也是王江在清华念书时的学长李黎军。

  按照李黎军最初的想法,航班专家的定位是将航空数据资源与移动资源相结合,采用SP服务商的机制从运营商那里申请一些绿色通道,直接为用户提供付费的增值服务,譬如订阅航班动态等。在3G时代尚未开启、智能手机也不甚普及的当时,这个想法对二次创业的李黎军来说仍不失为一个会有着稳定现金流的靠谱机会,却一直未真正迎来它的爆发时期。

  次年,李黎军、邓永强和王江这三个清华校友再次合作了一个与航班专家类似的基于手机Java的客户端“搜吃搜玩”,类似手机版的大众点评(当时,大众点评尚未推出客户端产品)。按照王江后来的话说,这个运气稍好一些的应用在一年之内做到了将近100万用户。但不幸的是,金融风暴来了。

  外部的融资环境降到了低谷,搜吃搜玩的现金流开始吃紧,而航班专家也想在手机上卖机票,转型为手机版携程。但当时已准备移民澳洲过“退隐”生活的王江并不看好这一思路的前景。2009年4月,他从澳洲返回北京,决定将搜吃搜玩、航班专家和另一个名为电影捌的移动应用公司合并在一起,改航班专家为“航班管家”,亲自挂帅,重新征战移动互联网。

  按照王江的解释,将航班专家改为航班管家,意味着当一个人要坐飞机时,他所要面对的问题远远不只是一张机票,而“管家”恰恰是那个能帮你解决这些问题,让你的出行更轻松愉快一些的角色。

  尽管当时的航班管家从产品上还完全达不到这一水准,但王江的脑海里已经为其设定了这一前进目标。

  时机最重要?

  或许是因为先做天使投资人,再被“拉下水”做CEO的缘故,王江更习惯于把航班管家后来的成功归结为运气造就。

  就在他接任航班管家CEO的前几个月,2009年1月7日,信息产业部终于正式发放了三张3G牌照,这一年因此被称为“中国移动互联网元年”。到了下半年,早已在大洋彼岸风靡的iPhone正式入华,这一在当时看来似乎对整个移动互联网发展无足轻重的运营商举措,却让王江敏锐地察觉到隐匿其中的新机会。

  按照王江的说法,现在回头看来,iPhone的正式入华直接导致了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结构的改变。站在航班管家的角度来说,原本国内移动互联网的“重度使用者”是传统的三低人群,他们几乎鲜有坐飞机出行并时时获取航班信息的需求,而那些航班管家真正的目标用户,又通常不会采用手机上网。这一“鸿沟”正是从2009年iPhone出现后开始发生改变。

  于是2009年11月,苹果公司与联通联合推广iPhone,因为当时市面上并没有太多特色鲜明的移动应用,就将搜吃搜玩和航班管家作为2009年第四季度和2010年第一季度重点主推的应用之一。

  对王江和傲天汇金公司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次免费的推广和品牌背书,更重要的是,它让这两个移动应用最初的种子用户,直接跳过了行业里的产品经理和技术极客,积累了相当高比例的真正的中高端商旅用户。“我后来甚至听行业里的人说,他们知道航班管家也是因为公司老板先用了之后才要求他们去研究学习的。”王江这样回忆说。

  正是借着iPhone的这股东风,航班管家从2009年7月起步时的7万多用户(iPhone+Java)到2010年推出Android和Symbian版本,年底用户总数一路飙升至近100万。王江告诉南都记者,那几乎是最舒服的一年,只花了十几万市场推广费用,靠着口碑传播就乘风而起,航班管家也开始从一个单纯好用的产品逐渐变成一个被更多人知晓的品牌。

  2010年下半年,王江继续推动航班管家在预装市场上的发展,用了一年多时间,航班管家用户数达到近500万,和市场上大多后来者不再同日而语。但在这一系列果断而决绝的战略判断背后,王江依然认为“航班管家的成功,运气成分占了很大比例”。

  “关于创业这件事,很多人都会说Timing(时机)很重要。事实上,在航班管家出来之前,市面上也有几家类似的公司最后都没有做起来。但在我看来,Timing更多只是一个你回头看才会发现它很重要的东西,在当时的环境下,你只知道成功大概的方向在哪里,却不可能预知什么时候成功。”王江如是说。

  “天使”用户带来的新灵感

  那么,无论是身为创业者,还是作为业余投资人,王江眼中真正重要的成功因素是什么?

  去年年底,一份名为《2011中国商务人士旅行调查研究报告》的资料显示,全球的商旅市场达到1万亿美元规模,中国每年的平均增幅为11.8%,到2015年,中国的商旅市场或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同时,这份报告还将典型的商务人群表述为“更关注怎样快速达到目的地、把事情办完、好好休息一下”。

  这群人,恰好是航班管家最核心的目标用户。为了更加强调他们对自己心目中的重要和“可爱”程度,王江更愿意将他们称为“天使用户”。

  “中国的商务人群有着这么几个特点:他们在乎的不再仅仅是‘有没有’这项服务,而是服务得到底‘好不好’;为了获得更加快速便捷舒适的服务,他们愿意付出更多的费用;他们本身的身份地位和消费能力,使得他们成为了国内最具消费前瞻性和传播能力的一群人。”也正是这一拨人,继航班管家之后,又给予了王江做“酒店管家”的新灵感。

  事实上,酒店预订这一需求在航班管家刚问世后不久就出现在用户反馈意见之中,但因此而上线的一个内嵌于航班管家App之中、相对标准化的酒店预订功能,却并未得到用户的认同。在此后近四五个月的思考中,一个可以被称为“酒店管家”的新应用的产品定位逐渐清晰。

  他认为,相对于互联网上的各种酒店预订平台,手机上的酒店管家更应突出其基于地理位置定位“快速预订”的特色。于是,在酒店管家最初的产品草图中,用户并不需要输入城市、区域、入住时间、退房时间等等的信息,只需要一张清楚标识你当前所处位置的地图和用红绿图标显示的周围快捷酒店位置及空房情况即可。用户在选定某间快捷酒店之后一键拨打电话即可完成订房,王江骄傲地称其为“30秒订房神器”。

  有趣的是,在2011年2月酒店管家上线之初,其显示的酒店房态都还是从互联网上直接抓取的数据,并未与任何经济连锁酒店提前合作。而是在那之后,王江才带着产品去找酒店一家一家地谈,用酒店管家每周拨出的上万通预订电话换取其系统内时时更新的真实数据。

  或许在很多OTA(在线旅游代理)行业人士眼中,酒店管家(包括航班管家)的做法有些剑走偏锋的意味。一方面,通过电话而不是在App中直接完成预订流程似乎并不符合大多数由互联网转向移动互联网的用户习惯;另一方面,电话来源的不可追踪性又很难让应用本身与酒店或机票代理、航空公司进行分成。但王江却有着另一盘棋的打算。

  在他看来,机票、酒店预订早已是一条竞争激烈的红色大河,自己要抓取的不过是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