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05-17  浏览次数:20864 次

apache日志配置

有时候我们需要定制Apache默认日志的格式和内容,比如增加或减少日志所记录的信息、改变默认日志文件的格式等。本文介绍可以用日志记录的所有信息,以及如何设置Apache使其记录这些信息。
  
  一、定义日志格式(4月3日)
  
      很久以前,日志文件只有一种格式,这就是“公共格式”,许多人已经习惯于使用这种格式。随后出现了定制日志格式,而且看起来定制日志格式更很受欢迎,即使 公共日志格式本身也重新用定制日志格式定义。本文介绍的就是如何随心所欲地定制日志文件的格式、如何让日志文件记录自己想要的信息。
  
     定制日志文件的格式涉及到两个指令,即LogFormat指令和CustomLog指令,默认httpd.conf文件提供了关于这两个指令的几个示例。
  
     LogFormat指令定义格式并为格式指定一个名字,以后我们就可以直接引用这个名字。CustomLog指令设置日志文件,并指明日志文件所用的格式(通常通过格式的名字)。
  
     LogFormat指令的功能是定义日志格式并为它指定一个名字。例如,在默认的httpd.conf文件中,我们可以找到下面这行代码:
  
    LogFormat "%h %l %u %t /"%r/" %>s %b" common
  
     该指令创建了一种名为“common”的日志格式,日志的格式在双引号包围的内容中指定。格式字符串中的每一个变量代表着一项特定的信息,这些信息按照格式串规定的次序写入到日志文件。
     Apache文档已经给出了所有可用于格式串的变量及其含义,下面是其译文:
     %...a: 远程IP地址
     %...A: 本地IP地址
     %...B: 已发送的字节数,不包含HTTP头
     %...b: CLF格式的已发送字节数量,不包含HTTP头。例如当没有发送数据时,写入‘-’而不是0。
     %...{FOOBAR}e: 环境变量FOOBAR的内容
     %...f: 文件名字
     %...h: 远程主机
     %...H 请求的协议
     %...{Foobar}i: Foobar的内容,发送给服务器的请求的标头行。
     %...l: 远程登录名字(来自identd,如提供的话)
     %...m 请求的方法
     %...{Foobar}n: 来自另外一个模块的注解“Foobar”的内容
     %...{Foobar}o: Foobar的内容,应答的标头行
     %...p: 服务器响应请求时使用的端口
     %...P: 响应请求的子进程ID。
     %...q 查询字符串(如果存在查询字符串,则包含“?”后面的部分;否则,它是一个空字符串。)
     %...r: 请求的第一行
     %...s: 状态。对于进行内部重定向的请求,这是指*原来*请求 的状态。如果用%...>s,则是指后来的请求。
     %...t: 以公共日志时间格式表示的时间(或称为标准英文格式)
     %...{format}t: 以指定格式format表示的时间
     %...T: 为响应请求而耗费的时间,以秒计
     %...u: 远程用户(来自auth;如果返回状态(%s)是401则可能是伪造的)
     %...U: 用户所请求的URL路径
     %...v: 响应请求的服务器的ServerName
     %...V: 依照UseCanonicalName设置得到的服务器名字
  
      在所有上面列出的变量中,“...”表示一个可选的条件。如果没有指定条件,则变量的值将以“-”取代。分析前面来自默认httpd.conf文件的 LogFormat指令示例,可以看出它创建了一种名为“common”的日志格式,其中包括:远程主机,远程登录名字,远程用户,请求时间,请求的第一 行代码,请求状态,以及发送的字节数。
  
     有时候我们只想在日志中记录某些特定的、已定义的信息,这时就要用到“...”。如果在“%”和变量之间放入了一个或者多个HTTP状态代码,则只有当请 求返回的状态代码属于指定的状态代码之一时,变量所代表的内容才会被记录。例如,如果我们想要记录的是网站的所有无效链接,那么可以使用:
  
  LogFormat %404{Referer}i BrokenLinks
  
     反之,如果我们想要记录那些状态代码不等于指定值的请求,只需加入一个“!”符号即可:

?

Apache日志:访问日志(一)
想要知道什么人在什么时候浏览了网站的哪些内容吗?查看Apache的访问日志就可以知道。访问日志是Apache的标准日志,本文详细解释了访问日志的内容以及相关选项的配置。
  
  一、访问日志的格式
  
     Apache内建了记录服务器活动的功能,这就是它的日志功能。这个《Apache日志》系列文章介绍的就是Apache的访问日志、错误日志,以及如何分析日志数据,如何定制Apache日志,如何从日志数据生成统计报表等内容。
  
      如果Apache的安装方式是默认安装,服务器一运行就会有两个日志文件生成。这两个文件是access_log(在Windows上是 access.log)和error_log(在Windows上是error.log)。采用默认安装方式时,这些文件可以在/usr/local /apache/logs下找到;对于Windows系统,这些日志文件将保存在Apache安装目录的logs子目录。不同的包管理器会把日志文件放到 各种不同的位置,所以你可能需要找找其他的地方,或者通过配置文件查看这些日志文件配置到了什么地方。
  
     正如其名字所示,访问日志access_log记录了所有对Web服务器的访问活动。下面是访问日志中一个典型的记录:
  
  216.35.116.91 - - [19/Aug/2000:14:47:37 -0400] "GET / HTTP/1.0" 200 654
  
    这行内容由7项构成,上面的例子中有两项空白,但整行内容仍旧分成了7项。
  
      第一项信息是远程主机的地址,即它表明访问网站的究竟是谁。在上面的例子中,访问网站的主机是216.35.116.91。随便说一句,这个地址属于一台 名为si3001.inktomi.com的机器(要找出这个信息,可以使用nslookup工具查找DNS),inktomi.com是一家制作Web 搜索软件的公司。可以看出,仅仅从日志记录的第一项出发,我们就可以得到有关访问者的不少信息。
  
     默认情况下,第一项信息只是远程主机的IP地址,但我们可以要求Apache查出所有的主机名字,并在日志文件中用主机名字来替代IP地址。然而,这种做 法通常不值得推荐,因为它将极大地影响服务器记录日志的速度,从而也就减低了整个网站的效率。另外,有许多工具能够将日志文件中的IP地址转换成主机名 字,因此要求Apache记录主机名字替代IP地址是得不偿失的。
  
     然而,如果确实有必要让Apache找出远程主机的名字,那么我们可以使用如下指令:
  
  HostNameLookups on
  
     如果HostNameLookups设置成double而不是on,日志记录程序将对它找到的主机名字进行反向查找,验证该主机名字确实指向了原来出现的IP地址。默认情况下HostNameLookups设置为off。
  
      上例日志记录中的第二项是空白,用一个“-”占位符替代。实际上绝大多数时候这一项都是如此。这个位置用于记录浏览者的标识,这不只是浏览者的登录名字, 而是浏览者的email地址或者其他唯一标识符。这个信息由identd返回,或者直接由浏览器返回。很早的时候,那时Netscape 0.9还占据着统治地位,这个位置往往记录着浏览者的email地址。然而,由于有人用它来收集邮件地址和发送垃圾邮件,所以它未能保留多久,很久之前市 场上几乎所有的浏览器就取消了这项功能。因此,到了今天,我们在日志记录的第二项看到email地址的机会已经微乎其微了。
  
     日志记录的第三项也是空白。这个位置用于记录浏览者进行身份验证时提供的名字。当然,如果网站的某些内容要求用户进行身份验证,那么这项信息是不会空白的。但是,对于大多数网站来说,日志文件的大多数记录中这一项仍旧是空白的。
  
      日志记录的第四项是请求的时间。这个信息用方括号包围,而且采用所谓的“公共日志格式”或“标准英文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