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06-16 浏览次数:20579 次
文章描述:产品策划的涵养。 |
我是一个产品策划,做策划有一年了,记录下本人的心得。
从始至终我只信两句话
第一句就是:99%没有成功的人是由于本人不够努力。从一个产品出生到不断去完善它(或者是毁坏它),两头会有很多个羁绊之处,有的来自于产品策划本人,有的来自于环境。大部分人会屈就,只要少数人会坚持。且不谈坚持能否是正确的(那取决于待会要说的第二句话),如果你不能真正的付诸举动,那一切都是空谈。
可悲的是呢,这个行业里大多数人都是空谈。至于为什么会这样,我是猜想产品策划这个职业还太年轻,没有经过大浪淘沙,很多不适合做产品策划的人,也做了策划。早先我频繁地上知乎,问答过一阵子之后,我就发现真正牛逼的人,是不会泡在知乎上探讨那些互联网的问题的。由于牛逼的人,正在120%的努力做着本人的产品,努力将它做得更好,他们连一分钟都不情愿浪费,由于总会觉得时间不够用。
相比产品策划,在这方面我更欣赏一些工程师,埋头做着有意义有价值的事(就算没有价值,那亦不是他们大部分责任),而不是一天到晚靠嘴巴在做产品。如今整个互联网在新浪微博上每天孜孜不倦地对其他产品品头论足(实际上只是看了个旧事,产品都没怎样用),这种风气很不好,当然,这也是优胜劣汰地必经过程。我有这种想法自然是有些偏激的,但我宁愿这么偏激。你的产品遇到了什么问题,需求怎样处理,如果你不是处理这个问题的第一团体,那么你就不是一个好的产品策划。
第二句话是: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从小到大我都深信这个道理。作为产品策划,本人产品之外的世界太丰富,太吸引人,特别是当本人产品还不够好的时候。如今我无论在微博上、还是在理想中,去判断一团体做产品的水平,如果这人整天在看别家的产品如何,或者是去看一些讲如何做产品的blog之类的,那我就认为这人还是初学者,或者基本不适合做一个产品策划。
互联网产品的受众是很奇特的,很少有两个网站的受众是高度重合的(当然,局外人会认为重合),而对受众的理解与否是一个产品的生死符。做产品的下下策,是去看“互联网产品的十条黄金法则”这种;中下策,是去研讨别家的产品企图复制到本人身上来;而上策,是日复一日地了解本人的用户,并且依据这种了解,加强本人诗外的功夫。
最基本的产品技能,只能让你入门,不能指望了解一些通识就能把产品做好。真正能决定你能否能做好产品的,是在产品理论之外。例如我是网易摄影的策划,真正能决定能否做好网易摄影,是在我能否了解摄影,能否了解目前玩网易摄影的人,能否了解如今玩摄影的各个层次的人,能否知道哪种玩摄影的人未来的价值最大……如果是做电商,那么去跟风做些大家都有的功用等,是肯定不够的。真正牛逼的,都是非常了解诗外的功夫。做化妆品的,他会了解用户在用化妆品,买化妆品的每个环节,这些知识经验,最终会反映到产品上,别的人只看到了结果,没有看到过程。
产品策划不止是产品策划
我如今置信,想要做好产品,甚至是想要做产品,产品策划必须亲力亲为投入到运营中。只要亲手去做了运营,你才能绝对深刻地了解本人的用户,本人的产品。那种了解,有时是很难用言语表达的,它会构成你的潜认识,在你做判断的时候指点你应该怎样做。
至于一团体能不能做到这点,就看天分了。运营不是人人都能做,适合做这个职业的人比适合做产品策划的人更稀少。传统的用户访谈,并不能完全处理深刻了解用户的问题。需求产品策划天天都泡在产品里,和用户一同,不是访谈而是谈心。且不只是一个用户,而是大量的用户,和他们交流沟通。你耕深几分,便能收获几分。你一分不耕,依托用户反馈或者焦点小组之类,除非曾经早就找对方向,否则仍是盲人摸象。
产品策划当然也不止是运营。除了能够和用户深入沟通之外,还需求有相当的判断力,由于在快节拍开发产品的时候,你不可能收集到足够多的用户意见以及数据支撑来去判断一个细节问题。这个时候就需求产品策划的判断力来迅速找到和用户沟通时所获取的细节问题的关键以及处理办法。这种问题通常都是可用性/易用性问题。而真正大的方向问题,则是依赖于你长期运营沉淀下来对产品和用户的理解,如果你认为本人是整个团队中理解最深的,那么就坚持下去。如果不是,那么赶紧加强理解。
最牛的产品策划不会写这些产品blog,更不会天天上微博
他们在做更重要的事情。他们的blog会记录本人的生活。他们的微博,也是记录本人的生活。这也是我为什么很长时间没有写blog的缘由,由于我不想写产品blog了。等着稍微空闲一点的时候,我会把这个blog改版,除了为了赚外快而放一些和互联网有关的东西外,其余的,都将记录本人的生活,包括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