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08-05 浏览次数:20660 次
只需身在北京最大的“村”里,你总能及时知道IT圈最in的创业时髦是什么?就跟到西直门“动批”淘宝的姑娘一样,每月拿的新货保准不同。比如前一阵,人人都在谈论Groupon(美国的一个团购网站)。自从我的朋友王兴第一个弄出了中国版的美团网之后,又出了米团F团酷团团宝等等四五十个团购站。而眼下,模仿Foursquare(一个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社交网站)又成了最新的时髦。
理想上,这种精明的实用主义做法在中关村曾经流行多年。区别在于,以前柳传志等上一辈模仿的只是PC这样的产品,而新一代山寨则的是整套运作赚钱的方法,换个更蛊惑人心的词——这叫“商业模式”。
对于他们来说,一个理想的商业模式该当是这样的:第一,它有着正宗的硅谷血缘,一看就是聪明人设计出来的,足够精巧,可以把玩,最好还有旧事效应;
第二,它的技术门槛不太高,也无需占用创业者太多的资源,如果能够迅速地自我膨胀复制更好;
第三,不管它能不能很快赚到钱,至少国外原版曾经让风投掏过钱,换句话说,哄他们再掏一次钱还是可能的。
整个推理的链条也很清晰:一个在美国走红的模式×中国3亿网民的需求×投资商的银子×NB的执行团队=成功。
虽然我并不怀疑商业模式的威力,这世界上的确有一些家伙,靠一些异乎寻常的法子,就比别人多赚了很多钱。但我总怀疑世界上能否存在那么多好事?让你只是按照成功者的样子照猫画虎,就能在另一个环境里赚得盆满钵满。
显然,真实商业从来就不这么简单。
巴菲特的搭档查理芒格先生不断建议我们凡事多采用逆向思考的方式。这就意味着必须鼓起勇气审判那些本人宠爱而且看上去顺理成章的东西。那么,当我们的眼里只要商业模式的神奇时,能不能看到它的悖谬呢?思考一下商业模式不能够帮我们做什么?以及从商业模式到商业成功之间还有多远?可能就是非常必要的。
一,
谁是商业模式他妈?
母亲节到了,模式他妈是谁?
我觉得应该是产品(服务)。所谓商业模式,按照流行的学院派说法,是一个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买卖结构。那么,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就是所有买卖发生的基础。
真正派历过创业全过程的人,一定知道创业最痛苦的前三步:即如何绞尽脑汁想出一个个灵感创意;接着不断地在实践中进行证伪,最终发现一个只属于你的机会,并将之变为产品或服务;此后,就是反复打磨你的产品或服务,想尽办法兜售,直到有人情愿为之买单。
而那些现成模式的复制者们,我认为他们省略了创业晚期的两个关键环节。既没有从点子到产品,更不用从产品到模式。
显然,这是一个投机取巧的过程。你选择照搬了人家的商业模式,也就自然地接受了人家对于产品的全部定义。更要命的是,你并不真正理解这种定义从何而来,又会去向何处。就好像十年前一讲B2C, 大家就觉得是网上卖书,仅仅由于亚马逊就是这么做的。如今,大家才知道网上啥都能卖。团购呢?国内消费者对什么团购感兴味?商家呢?
仅仅照搬人家的模式,并不能保证你能做出和人家一样好的产品,甚至一样好也没有用。由于,需求是产品之母。好的产品或服务一定是从处理理想问题和打破需求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