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07-12 浏览次数:20717 次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正因为分类信息网站的这一特质,才使得任何人都可以在此处免费发布信息。可网站运营者却缺乏有效的审核监管机制,正好给了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本刊记者 赵嘉怡 豆瑞星
腾讯CEO马化腾曾说过“互联网将会像水和电一样应用到生活中,并且不可缺少。”
中国的互联网,在经历了门户网站的繁荣、电商的兴起,团购微博的火热之后,因为生活服务类网站(以下简称分类信息网站)的广泛应用,而让民众对互联网的依赖逐步加深。一份来源于全球互联网监测分析机构ComScore的数据显示:如今中国分类信息行业网站平均增长率已经高于其它网站,成为继门户类、搜索引擎类网站之后,第三个增长最快速的互联网领域。另一份来自分类网站的数据也显示,截止2011年8月,经过当初资本和市场的洗牌之后,暂时处于分类信息网站第一梯队的58同城、赶集网(微博)的单日IP访问量均已经超过400万,包括百姓网在内,三家网站的月浏览量都已经超过10亿。这样的数目不容小觑。
而伴随着巨额用户数增长的同时,有关分类信息网站的种种弊病也暴露出来,遭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投诉和不满。生活类网站,作为最贴近大众百姓的分类信息网站,究竟做了什么,让老百姓深恶痛绝?
黑中介猖獗,二手交易问题多
高效快速的生活节奏,让越来越多的现代人无暇拥有太多的业余时间,而日益发达的网络系统,也让人们更加倾向于通过网络来租房。原本应该在此时为老百姓提供便利的分类信息网站,却因为虚假房源过多黑中介猖獗导致分类信息网站问题重重。
张博(化名)在2011年1月通过某生活类网站发布了一条租房信息,之后便不断接到中介打来的电话,声称自己手中有多套房源能够满足张博的需求,张博只需要在选中满意房源以后,向其所在的中介公司支付一个月的房租作为中介费用,并交付一个月的押金(退房即退还押金)给中介即可。之后,张博在中介无数个电话的催促下终于顺利找到了合适的房子,也按照合同约定向中介支付了费用。原本合同上写的租期为一年,可是就在张博离租满一年还差十几天的时候,中介突然告知张博房子已经到期,要求立即搬离,而当张博在搬离房屋以后,在向中介索要押金之时,中介却以张博弄坏了屋里的台灯(实际台灯在搬进来之初就已经损毁),弄脏了墙壁等为由拒付押金。为此,张博在多方要求中介退还押金未果之下,拨打了报警电话,在警方的协调之下,终于得以顺利要回押金。
诸如此类的案件,在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并不少见,而在记者随机发出的问卷调查中,几乎有一半的人都遭遇过在分类信息网站遇到黑中介的事件。中介要么是以损坏物品为由在退房时拒绝退还押金,要么就是混淆房屋概念,将非法隔断间作为正规单间出租给消费者。
记者本人当然也遭遇过这样的事件,因为害怕中介的猖獗和不守信用,在挑选网站发布的出租房信息中,会特意勾选个人,但是却发现,依旧有不少中介冒充个人,一旦租客与其取得联系,中介便会有数不清的电话打来,直至租房者强调已经租到房子。
对此,记者在发出的调查问卷中问道“你认为生活类网站遇到的问题该如何改良?”大多数消费者选择让网站做好前期审核,提高信息真实性。
作为老百姓最常用的二手交易场所,分类信息网站在此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与之相关的问题也相继爆发。
2012年3月,一位注册账号显示“匿名”的网友在百度贴吧发帖称:“我在赶集网上领养了一只小狗, 狗主人送到物流公司,物流公司要我们付一下运费(400)我们汇过去以后, 他们说查不到我们汇的款, 叫我们再汇400,我感觉被骗了,想拿回自己的400块钱。却不知道如何投诉。”
一位名为“luoyu娃”的网友也在豆瓣(微博)发布了自己在赶集上买狗,却遭遇专业狗贩子,导致买到已经感染病毒的小狗的事实。
另一位在猫扑大杂烩发帖的网友称:自己当初在58同城看到有人在出售二手IPHONE4手机。不法分子通过QQ与其联系谈好价格后,要求网友用一家叫香港信通快递的第三方担保进行交易。当网友将2505(有5元是他们说的担保费)钱汇完之后,快递却说因为付款错误导致银行卡号冻结,必须要再汇2507才能把账号解冻,手机才能发该网友手上。该网友还在贴吧中公布了自己与快递方的聊天记录,以期通过曝光不法分子的方式为自己追回钱财或者提醒其他人免受其害。
网络招聘欺诈消费者
工作招聘不靠谱,甚至出现欺诈消费者的现象,是分类信息网站当前面临的又一大问题。
河南省郑州市的张女士在去年12月6日像往常一样下班回家,走到家门口正准备拿钥匙开门,突然从身后蹿出三名戴口罩手持尖刀的大汉,强行挟持张女士进入室内,将张女士捆绑,当场抢走奥迪A6轿车一辆,诺基亚手机一部,以及纪念币、连号人民币、金银首饰、笔记本电脑、银行卡等物品共计价值100多万元。警方经过调查锁定了犯罪嫌疑人,原来该案的主谋李勇通过在论坛发帖的方式,网络招募了几名犯罪同伙,一起实施抢劫,最终落入法网。
网络招募黑社会,看似只是笑谈,现实却真的发生了。李勇或许没有在正规的招聘网站发布招聘信息,但是这也告诉我们,网络招聘如果缺乏监管,作假会很容易,危害也很严重。
法律意义上的消费者指的是以个人的目的购买或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的社会成员。在网络招聘行业,目前消费者定义比较模糊。
很多招聘网站向用户提供免费服务,用户可以在招聘网站上免费获得招聘信息,制作并提交简历。双方并没有直接的金钱交易,因此不能称用户为消费者。但是由于某些招聘网站审查不严格,导致很多骗子企业违法招聘,不少求职者出现财务损失。从这个角度讲,用户实际上已经转变为消费者。而且整个交易过程消费者并不知情,是十足的受害者。
智联招聘曾经发布职场诚信调查报告,显示超过七成职场人遭遇过招聘陷阱,超过八成职场人见过身边的应聘欺诈。用人单位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抓住求职者急于找工作的心态,设置招聘陷阱。例如试用期陷阱,用人单位用各种理由告诉求职者,其表现不合格,解聘是无奈之举。甚至有些用工企业非法延长试用期,变相剥削求职者的劳动报酬。又例如押金陷阱,用人单位要求求职者先交押金,再正式工作。最后押金不返还。
作为网络招聘领域的后来者,赶集网和58同城问题重重。2011年3月,一位名为“在赶集网受骗过”的网友发帖:在郑州赶集网上当了,被骗了,现在的网络还有几个是真实的?网络确实有真实的东西吗?这两天和我一样上当的都好几个了,都是去应聘的,应聘过让交钱。出来打工带那么一点钱,被骗走了。我说的都是真实的,谁能制止这样的事情再发生?
在58同城和赶集网上找工作被骗的网贴也比比皆是。据《新闻晚报》报道,2011年8月9日,有读者王先生反映在求职过程中遭遇欺诈。王先生与二十多人分别通过58同城网和赶集网上的招聘信息,在8月1日去“慧科投资管理公司”应聘。公司地址位于徐汇区斜土路2601号嘉汇广场T3栋19D。经过当天的面试,公司与王先生他们签订了合同,同时向他们每人收取1000元的押金,并表示“在工作一段时间后会将押金退还”。王先生工作的第一天即发现工作不对,但当时押金已经交过,于是要求公司退还押金,该公司一开始表示8月10日就把钱退给我们,可是后来又拖到15日,不断拖延时间。王先生意识到被骗,才向媒体寻求帮助。
在这个过程中,赶集网和58同城却将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赶集网和58同城在其公布的免责条款中声明不保证招聘信息和用户联络方式的准确性、以及其所提供内容的质量、安全性或合法性。这实际上是一种不作为,尽管提供的是免费服务,具备媒体属性的招聘平台本身也客观上承担了信息真实性的责任。仅仅依靠免责声明或者提醒消费者防止被骗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而且用户可以在招聘网站上制作简历,招聘网站也可以获得这些个人信息。如果招聘网站能够遵守隐私原则,保护用户的隐私自然无碍。但是有些招聘网站却未经用户许可以出卖用户信息牟利,这实际上也损害了用户(此时也是消费者)的利益。招聘网站与用户之间已经形成事实上的交易关系,只是用户并不知道自己在无意中将个人信息交给招聘网站,而且是完全免费的。
曾有网友在网上发帖称,上班时到一陌生号码,自称是广发证券的,在58同城网站上看到了她的简历,问他有没有兴趣去面试。该网友工作稳定,几年来一直没有在招聘网站投过简历,回到家,网友到58网站上一搜,果然发现了自己的简历,是2011年2月10日上传的,简历的更新日期是2007年,网友回想起来,那一年确实投过不少简历找工作,然而都是在51job上面,没有在58同城网站投过。那么58同城如何找到他的简历?背后的运作显然非常可疑。
在网上找工作,求职者相对弱势,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