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07-26 浏览次数:20671 次
宝宝树有答案
从宝宝日记、育儿知识到早教产品,母婴网站宝宝树试图向年轻的妈妈们提供一站式的服务。
文|CBN记者 文姝琪
2007年,刚刚从谷歌(微博)中国离开的王怀南决定去做一个母婴社区网站宝宝树。当时这是个颇受质疑的选择—除了是一个父亲外,王怀南没有任何与这个行业相关的背景。但在王怀南看来,即使一件事情在大多数人的逻辑里并非最正确,只要自己喜欢,他也能够对这个行业有更准确的判断。
现在来看,他当时的判断还不错。王怀南称,如今每天有超过20万张宝宝的照片上传到宝宝树的服务器,记录宝宝成长的博客数量与新浪博客的总数相当,注册用户920万,每个月的独立访问量超过2200万。
和大多数互联网创业者不同,王怀南并非技术出身。从清华大学无线电专业毕业后,王怀南先后在麦肯锡、宝洁、雅虎、谷歌等公司服务,但主要的工作内容都和市场、咨询相关。
所以王怀南并不打算给宝宝树贴上Web 2.0或者社交网站,甚至“母婴Facebook”的标签,他认为自己最终的目的是为用户解决问题。
上线初期他为宝宝树制定了三个定位。第一个功能是记录成长,宝宝树可以让家长使用博客、照片包括视频和动画在内的所有手段满足记录需求,为此王怀南开发了一套可以同时上传500张照片,并可以在后台运行的系统;第二是在社区和论坛形成交流氛围,解决独生子女抚养独生子女的“孤独感”。
然后宝宝树所有的功能都被快速推出,只要好用,并且是“爆发式,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王怀南并不在乎它们是不是被自己最先做出来。
比如博客,这个已经有些过时的概念现在仍然是宝宝树的主打产品。即使微博时代已经到来,但宝宝树的博客数量并没有因此而减少—对于需要记录宝宝成长的妈妈们来说,微博实在不够用。
在网站成立之初,前两件事都做得很顺利。但对于第三个功能—提供育儿知识,王怀南给出了“完全不满意,完全不及格”的评价,育儿知识的欠缺成为宝宝树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作为一个完全从头开始的网站,宝宝树并没有自己的亲子和医疗专家团队,用户群也必须从零开始培养。王怀南发现专家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由用户传递的经验价值可能会更大。
他的解决方案是推出育儿问答社区。这是一个类似于“百度知道”的母婴和女性问答专区,从他的经验看来,即使比如“怎样让宝宝睡个整觉”这样的问题已经被问过几十次,对于大部分妈妈而言,她们仍然会通过自己的提问,希望得到最具有针对性的答案。
从孕期到小孩半岁的时间,是妈妈们最为手足无措,对母婴知识和经验需求最为强烈的时期。这一阶段的用户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她们开始为自己选择母婴品牌,一旦完成了决策,就不会那么容易被营销手段所影响了。
所以对于80%的收入来自于网站广告的宝宝树而言,问答质量即关乎着用户质量,从而也决定了广告客户的质量和投放量。
育儿问答在2008年形成雏形,从产品层面而言,这是一个通用并常见的功能,在门户网站和垂直社区基本上都配备着类似的产品。但对于宝宝树而言,这并不是一个附加功能,问答数量和质量的控制,对它们的整体发展非常关键。
从产品搭建好开始,王怀南逐步在用户内开放内测,一开始只有几百人,渐渐累积到上千,问答的产品团队在用户使用的过程中不断调整细节。
为了把用户提问门槛设置到最低,宝宝树把提问功能做到了最简洁,比如用户不用为自己的问题选择分类,这项工作在问题被提交之后,由系统提取关键字自动完成匹配。
在智能手机逐渐普及的过程中,宝宝树又推出了基于iOS和Android系统的问答App。但对于妈妈们来说,这些还不够。此外,宝宝树也搭建了短信问答平台,即使是使用非智能手机的用户,也可以通过短信平台发出问题,而所有答案会生成短信推送返回手机。
现在通过手机发送的问题数量占据宝宝树育儿问答提问总数的15%,而通过短信发送的问题高达2/3。
除了把功能做到最方便之外,在一年多的内测过程中,王怀南一直控制着问答比例。最开始,为了形成活跃的分享文化,王怀南的运营团队从后台数据监控出最积极活跃的用户,除了向这些用户推送她们擅长的问题,还会抽出时间与她们一对一沟通。
这部分用户成为了宝宝树问答社区的第一批意见领袖,“这些妈妈感到自己被重视,会产生巨大的成就感,最后在社区为大家解决问题会成为她们生活的一部分”,王怀南认为第一批用户所形成的文化至关重要,“二八理论在社区中同样适用。”
他为问答社区设置了一个硬性门槛,保证每个问题平均能够收到10个答案。一旦发现问答比例不达标,运营团队必须关闭部分通往问答的链接窗口,通过控制流量和降低用户提问的便利性去提升回答数量。
当2009年年底育儿问答的日均提问量超过300个,并且问答比例稳定的时候,宝宝树才开始全面推广这个产品。
两年之后,育儿问答每天产生3万到6万个问题,以及10万到15万个答案。在大部分问题被提出之后,30秒之内会出现第一个回答,10分钟之内提问者能够在七八个回答中找到满意答案。而得益于这些数据,广告主最喜欢的客户—孕期以及半岁小孩的妈妈在宝宝树用户中已经有接近30%的比例。
这个数字让王怀南都有些惊讶,毕竟面向所有人开放、并包含所有问题类型的百度知道,每天产生的答案数量是22万到25万。
提问和回答数量的剧增给运营团队造成了监控上的压力。宝宝树为自己设计了一套监控系统,通过数据和关键词对含有不良或者无效信息的答案,以及有可能成为坏用户的群体进行预警。
比如一个用户为了赚取积分每天回答的问题数量过多,或者好几个问题都被监测到含有广告信息,管理员就会出面沟通干预。即使社区管理员几乎24小时值班,但监控系统的建立也已经减轻了人工压力。
为了以最快速度解决问题,宝宝树建立了一套问题解决机制。有十个工程师岗位接受轮岗并随时待命,运营团队搜集到用户报错之后,一旦确认是网站自身出现Bug,会按照紧急程度再上报工程师修正问题。问题修正后,宝宝树会向报错的用户发送通知,“当你发现自己上报的问题非常快地被解决掉,这种用户体验是非常好的。”王怀南说。
两年之后王怀南觉得自己的方向走对了。2009年底他开始搭建第一个销售团队,产品关过了之后,他的第二步是开始关心收入。
在几乎没有做过广告,仅靠口碑效应推广的情况下,2010年第一季度宝宝树用户数量出现爆发点,同年开始盈利。2011年宝宝树总营收的增长率超过300%。
但这并不是王怀南的全部目标,除了社区和知识问答,他还想向年轻的妈妈们提供更加深入的产品。
2008年1月,宝宝树上线尚不足一年时间,王怀南在离办公室不远的地方租下一套600平米的场地,开办了宝宝树线下早教中心。
因为宝宝树的社区效应,早教中心的生意不错,一年一万多元的学费也有不少家长埋单,并为宝宝树提供了很好的现金流。但8个月之后,王怀南关闭了这个早教中心,“这在商业逻辑上是件错误的事情。”
王怀南意识到早教中心即使达到规模化效应,能够影响到的幼儿也不过几万之多,况且他和团队并不具备线下和连锁的经验。对于一家创业公司而言,重资产的线下中心压力过大,也不能真正解决用户问题。
之后的一年多王怀南一直在寻找切入点。他发现国内最好的早教产品是来自日本最大的教育集团Benesse Corporation,名为“巧虎乐智小天地”的早教包,并拥有60万付费订户,但没有太好的国产早教产品,他决定介入这个市场。
2009年,王怀南开始组建早教产品团队,研发可以投入生产的早教包。研发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事实上,在大部分人眼中通行的逻辑也并不一定永远正确。
一开始,王怀南招了一批师范和幼教专业的人开发早教包,但半年之后他意识到自己犯了错,“国内的其他模仿者也没有成功,因为他们的假设发生了错误。”
在王怀南看来,对于孩子来说,一款产品的教育意味并不能列在首位,最重要的是先让孩子们喜欢这些东西。
这就需要很强的编辑能力,而能让教育产品变得有趣的人才并不在幼教和师范,后者往往具有更浓厚的教育思维。王怀南从动漫、影视、戏剧和设计领域招来了新的开发人员,并让他们成为产品主导,而有教育经验的员工则配合他们进行编辑工作。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