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08-14  浏览次数:20484 次

 

  近日,国内十大奢侈品网站之一的呼哈网被曝“欠薪内讧,90%员工已辞职”,该公司解释,已更换CEO并正在实施转型。这一事件引起业内的广泛关注,业内人士称,此事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内奢侈品网站虽然成长迅速但成熟度不高的事实,奢侈品网站“转型”已经迫在眉睫,不论管理方式和进货途径都应更正规。

  折扣之大“让人心里没底”

  石家庄的陈小姐最近想买一款D&G的包包,她告诉本报记者,同事介绍她从国内某名牌打折网上买,说是能便宜很多,而且说这个网站现在很火。她登录上去一看,D&G品牌的包包号称4折起,一款市价8710元的女款单肩包3650元就可以买到,打4.2折。“这个价格真是让人又心动,又心里没底。”陈小姐笑着说,这个价格从国外免税店买也不过如此了,如果能保证是真品,她一定出手。 近两三年来,国内奢侈品购物网站发展迅猛,像陈小姐这样有意通过网络购物来购买奢侈品的消费者越来越多。有统计显示,2011年一季度中国奢侈品网购成交规模为29亿元,第二季度达34.5亿元。预期全年交易额将突破160亿元。奢侈品购物网站也从数年前的默默无闻,到目前越来越被普通大众熟知和认可。

  “网购有风险,出手应谨慎”

  业内人士介绍,奢侈品购物网站包含C2C和B2C两类,其中C2C是指网站只提供供商家和消费者交易的平台而不负责货源;而B2C类则指网站全部销售奢侈品或含独立奢侈品销售频道,且自行负责采购、仓储、物流等服务,被称之为“自营式奢侈品购物网站”,如唯品会、走秀网等。他介绍,目前所说的奢侈品网站,多数是指B2C形式的这种。

  为什么奢侈品网站的品牌商品能打到如此低的折扣?在保证价廉的同时,能否保证物美?确实是真品吗?

  面对这些问题,上述人士表示,其实奢侈品电商的采购模式主要有两种:代购和采购。代购方式主要是在国外找人代购,代购人一般采取在品牌网站订货或者购买打折款的形式。采购方式则是从国外批发商处统一采购。

  据了解,这两种方式都有风险,消费者应本着“网购有风险,出手应谨慎”的原则进行购买。代购的风险是,代购人买到手的商品可能是国外过时清仓的产品,还可能有细微瑕疵,因此大幅降价销售。采购的这类商品数量少,周期不稳定,而且商品卖相不好把握。更有甚者,由于来路不明,有消费者直接从网站上买到了赝品,连维权都很困难。 有业内人士表示,其实,电商平台销售的奢侈品大多数来路不明。很多国际奢侈品品牌对网络销售都很谨慎,不可能授权给第三方网络平台,很多商品都是趁国外降价清货时,从国外代购进来,网购平台并没有授权证明和报关单。

  风投看好泡沫隐现

  出于信任危机和网购风险,大多数消费者选择“多听多看”,一般都是靠朋友介绍,以自身的经验为例来口口相传,去选择相对信得过的产品。由于国人购买能力的提高和需求的加大,奢侈品网站越来越多,风投业也越来越看好这一领域。不过,业内专家认为,在国内奢侈品电商成熟度还不高的状态下,大量风投的进入已使得奢侈品网站业泡沫隐现。

  资料显示,从去年底开始,风投业掀起一股投资奢侈品网站的风潮。天使投资人雷军及迪斯尼旗下VC机构思伟投资和晨兴创投千万美元已投入号称国内最大奢侈品私卖网站的尚品网。而DCM及红杉资本2000万美元风险投资则注入成立刚满3周年的奢侈品运营网站唯品会。同样是成立三年、一直专营奢侈品的走秀网也于近日宣布,已获得国际风险投资机构凯鹏华盈2000万美元投资。

  专业人士认为,本来在近两三年,中国奢侈品电子商务网站便呈现一股“野蛮生长”态势,风投的大规模介入加剧了这一趋势。与此同时,随着越来越多消费者选择直接赴港澳或国外购买正规品牌,且商务部多次声称采取措施让国人在国内消费奢侈品、承诺差价会逐步缩小,靠代购模式的电商平台生存空间可能越来越小,未来可能出现大批网站倒闭或转型的窘境。 近日,国内十大奢侈品网站之一的呼哈网被曝“欠薪内讧,90%员工已辞职”。这一事件引起业内的广泛关注,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内奢侈品网站虽然成长迅速但成熟度不高的事实。业内人士指出,奢侈品网站“转型”已经迫在眉睫,进货途径应更正规,并从消费者信任度上审视自身运营。目前在国外,一些奢侈品购物网的时尚类消费非常火爆,欧洲最成功的顶级名品特卖网也在中国构建同门网站,这说明这类网站仍有商机,关键看网站自身如何把握运营和进货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