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06-20  浏览次数:20593 次

也许比尔·盖茨与美国总统布什在政治以及社会价值观上有许多不同,但他们却分享一个共同的理念,那就是“先发制人”,即不等对手对其形成威胁便采取策略,动手将对手“消灭”。

美国《财富》杂志(5月2日)以封面文章“搜索和消灭”为题,分析比尔·盖茨向Google痛下“杀手”的背景、原因和前景。

对于盖茨向Google动手的原因,这篇文章给出了一个看似盖茨值得“同情”的答案。不是盖茨“狠心”,而是Google不安分,先向微软挑起“事端”,按《财富》的原话,是Google这颗搜索之星“进到了软件业,那是微软的领地”。

事实上,Google所开发的软件无非是一个正在试用的电子邮件、一个聊天通、一个博客网站、一个照片管理软件。许多门户网站(比如雅虎等)都向用户提供这样的服务,这怎么可以说Google就闯进了微软的领地呢?我们知道,盖茨是绝不会无缘无故地将一家仅提供电子邮件等服务的网上搜寻公司当做头号“敌人”,并动用千军万马、巨额资金要将其“歼灭”的。但是,如果说因为Google的几个小小网上应用软件就对微软形成威胁,却也实在难以令人置信。

其实,比尔·盖茨要向Google动手的真正原因正是基于他多年来的核心战略——“先发制人”。

数年前,当互联网先锋Netscape推出划时代的互联网浏览器时,盖茨并没有重视,认为互联网浏览器只不过是一个上网的工具。在互联网时代真正来临的时候,Netscape竟然占有80%的市场份额,几乎成为所有人通向互联网的门户,并且,Netscape展开了其通过浏览器来掌管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宏大战略。那时,盖茨方才醒悟,大呼不好,急忙调整战略,动用人力财力,尽快推出了微软浏览器。终于,仗着财大气粗,经过几年的奋战,微软浏览器抢下市场80%的份额,从而将Netscape一举击败,并将微软就此转到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技术平台。

如果微软当年没能赢得浏览器之争,今天的软件业界也许就是另一番格局。盖茨应该庆幸当年醒悟还算及时,但是,因为盖茨的疏忽,微软也因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包括巨大的开发费用和因免费在浏览器上失去的收入。从此,盖茨“先发制人”的战略出台,多年来,许多潜在的竞争对手均被盖茨“先发制人”的战略扼杀在摇篮之中。

如今,Google对微软的潜在威胁也许主要来自将来可能实现的应用软件及时下载服务,即终端用户不需微软的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需要时下载便成。试想,有一天,Google突然宣布,用户可以从Linux网络浏览器上到Google.com,可以随意地搜寻需要的应用软件,Google及其合作伙伴按需在线提供,用户可以付月费,也可以每一次付费。盖茨当然不允许他的核心产品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受到这样的威胁,因此,盖茨对Google执行“先发制人”战略是势在必行,旨在将Google对微软形成威胁前就“消灭”掉。

长期以来,硅谷的高科技天才们在技术上鄙视微软,称盖茨为技术上的跟随者,而不是创新者。说得一点不错,盖茨自创立微软以来,几乎所有微软的主要产品都是瞄准技术领先者,从文字处理、电子表格,以及浏览器等都是一步步把市场份额夺过来,最终以80%的市场份额占有行业垄断。

创立微软时,盖茨有一个著名的梦想,那就是要让“每一个办公桌上摆上一台个人电脑”。今天,盖茨的梦想不仅得以实现,而且是超额实现,不仅办公桌有个人电脑,而且手掌机上也有微软的操作系统。盖茨在软件行业打造的霸主地位,给硅谷的天才们应该是上了一课,在非营利的纯科技领域,科技天才们尽可以去创新,以获得技术上的“先发制人”,但要在创造利润的商业世界称雄,盖茨却取用了技术上“后发之势”、商业上“先发制人”的策略,这便是盖茨技术“后发”、商业“先发”的全面竞争战略。

这些年来,凡向微软挑战的,比如Sun、甲骨文公司等业界巨子,凡盖茨找上门去的,比如Lotus、Netscapte等,均被盖茨的技术“后发”、商业“先发”战略击败或者将其彻底“消灭”。

那么,在盖茨“先发制人”的强大攻势下,Google能幸免于难吗?过去一段时间Google的股票接连飙升,表示Google这一场不得不打的“战争”得到投资者的支持。其实,被盖茨当成头号敌人也并非就是坏事,如果Google真能抵抗住盖茨的攻击,甚至破微软战无不胜的纪录,那Google的市值会有更大的攀升,这也许就是投资者对Google所下的筹码,当然,这是一场与商业天才盖茨的豪赌。(作者为美国卡夫食品有限公司高级信息管理咨询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