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03-31  浏览次数:21048 次

 博客肯定不是日记。有一个女朋友,小学时父亲看了她的日记,她立即把板凳举起来,向她父亲砸过去。一个小学女生的日记又会有些什么名堂呢?后来她长大成人了,做了大学女生,开始写博客,内容丰富,文笔惊人。如果博客是日记,那么她父亲看了她的博客,她是不是应该把沙发举起来?事情恰恰相反,用板凳砸过父亲的女生很安然,得意地说:“呀,原来你也看了呀! ”沙发和板凳仍然停留在原地,她的父亲很安全。事情就是这样,并非我们的涵养提高了,对日记的看法改变了,而仅仅是由于博客和日记不一样。

  日记具有极其严重的私密性,是秘而不宣的心路历程,见得人和见不得人的东西都在里面,像潮州菜里的瓦罐汤,不打开你就说不出里面是什么。一旦曝光,后果严重,夫妻反目、父子不和在日记事变里绝对都是寻常事情。假如一个总统的日记曝了光,颠覆一个国家或惹起和平的可能性也是绝对存在的。博客就不会。博客可以随便看,看得越多它越爽。

  科学地说,博客是以地下性、交互性和可追溯性为其最基本特征的,除可追溯性与日记相仿佛外,其余两条则完全不相关。如果所有博客都像鲁迅写日记,把每周洗脚的次数都写进去,那这世界很快就会混乱到不可收拾了。有专家认真地说,鲁迅的“洗脚”其实是做爱,伟人对洗脚的预见性真正是令人惊叹的。虽然如此,所有日后出版、地下发行的名人日记,其最后的存在方式仍然是极度私密的,我们看到的肯定是删节版,原版里说不定还有洗头的事,而这些作为博客是不会知道的。

  博客精英认为,博客是“怒放在传媒污泥上的一朵莲花”,由于它没有像传统媒体那样遭到资本的深深污染,博客“第一次使思想的无限制传播成为了可能”,这是一个令人欢欣鼓舞的说法。很多组织和团体也曾经开始探讨如何利用博客的特点,挖掘它在传播、教育和思想共享等领域的积极功用,一些两眼放光起劲开发商机的商人也出现了。但我所观察到的博客,目前绝大多数不是这种情况,或者说,没有达到这种高度。博客此刻正生存于私密和地下相交叉的一个两头地带上,好像婉转承欢却又三点不露的模特儿。

  如果强行归类,我认为博客倾向于文学。

  博客真正的扬名和普及在中国起始于木子美,记住这个名字非常有好处,此人为蓬勃衰亡的博客运动定了一个位。位置就定在高度张扬的表演性上,我们从中看到了大量的生活秀。也正是这一点,博客和文学接了轨,目前活跃的绝大多数博客都带有强烈的文学性。即便是最私人性质的,只需它是地下版,即可将它定性为一种文字表演。每一个写博客的人都知道本人的文字将被公之于世,并刻意制造其效果。这就是文学了。如果我们再把博客放到当代中国文学的框架中去看,它也完全符合文学新时期以来的发展线索,伤痕文学、朦胧诗潮、痞子文学、断裂文学、棉棉卫慧……直至博客,它构成了一条不断指向团体内心和团体生活的非常明确的文学道路,虽然博客写作在当下仍然显得十分初级、老练、众多和不靠谱。

  所以,博客仍然是博客,和文学也还有距离。听说上世纪80年代,随便向天上扔一块砖头,落下来就能砸到一诗人。如今博客的情况很类似。据某处博客转载,美国《旧事周刊》对此曾做过预算:“世界盲目实践博客的数量,曾经达到一百万之众”,“每40秒,都会有一个博客加盟进来”。我不清楚这个统计的计算时间,无论如何,如果按上述40秒递增的公式计算,到如今为止肯定曾经远远超过百万了。面对这样一支不断繁衍的庞大队伍,我们难道不感到困惑吗?如果大家彼此都是作家或文豪,不要说阅读,城市里图书馆的数量就会成为大问题。

  幸而,我认为这种情况目前暂时还不会出现。博客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正式表演,它仅仅是一次集体性的文字狂欢,是文字版的卡拉OK。我们尽情歌唱,由于能让我们觉得好玩的东西曾经不多了,在越来越单调乏味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苦,我们累,我们只好玩玩本人的东西,深入开发自我生活中的文娱性。这种欢乐的成本十分低廉,它在本质上是自娱自乐的,上网如今比量贩式还便宜,甚至不用出门,不用群居,不用惹是生非,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OK?不去博它一下试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