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10-04  浏览次数:20599 次

有这样一类文章标题,喜欢学习的人肯定见过:

  1. 使用Google的7个技巧
  2. Web设计中9个常见的可用性错误
  3. Adobe Photoshop 75个技巧
  4. 十个技巧让你成为字体设计高手
  5. Web设计实现干净代码的12条定律
  6. 网页设计中CSS的十八个技巧

常见于工程和设计类内容,最明显的效果是让用户激动、热血沸腾、忍不住下重手去点。类似“技巧、高手、定律、经典”等字眼表达基本雷同,都是为吸引眼球特意安排的。

以前浏览技术网站经常碰到这类问题,如果在同样技术领域出现多篇类似文章,用户会搞不清楚他们之间的关系;如果碰巧多篇文章都提到了某个点,用户会搞混他们的出处。不管是传统的windows系统收藏夹,还是社会关系为基础的delicious网络收藏夹,都会碰到此问题。

另外,了解的知识多了就会发现,这类信息基本属于各领域的“常识”问题,而且类似主题内容知识含量的重合度越来越高。当你试图梳理本人掌握的知识结构,重组曾经保存的“经典”时,会赫然发现这类文章几乎就是鸡肋。

印象中是老外最喜欢来这套,在著名的Smashing Magazine可以看到大把类似内容,已译成中文的也不少。甚至我想它高人气的本源,就是用类似方法投机取巧,也是某些唯SEO论者推崇的添加反向链接X条定律之一。

  1. 40 Excellent Illustrations In Web Designs
  2. 9 Common Usability Mistakes In Web Design
  3. 10 Easy Steps To Advanced Photography Skills
  4. 50 Free High-Quality Icon Sets
  5. 35 Beautiful Examples Of Animals Photography
  6. 50 Wonderful, Inspiring Photoblogs

从原理上分析,这类文章内容的组织方式既无时间逻辑、也无分类逻辑,完全按照作者客观判断的难易、重要程度堆积而成,显然这种组织方式不以用户为中心。我曾经尝试过用做笔记的方法,把这类“鸡肋”中万一有用的部分抽取出来,按照人类理解知识的逻辑整合、分类,以做更好的积累和分享。但实践起来的成本,远超出我想象。

曾经观点,没有好好组织过的内容,价值至少打对折。信息快餐虽然让我们大饱眼福,但却不能促进用户对信息的无效获取和利用。倒了几手还是无序形状,难怪互联网上有这么多垃圾。

咱也指点指点老外,别总被牵着鼻子走,全世界笨蛋都是一样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