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07-11 浏览次数:20615 次
文章描述:轻周期和不完满设计beta文化. |
今天重新阅读三联的2010年度最佳产品和设计的回顾刊,甚是欣赏其中的内容。
开篇文章首先把琳琅满目的产品顺次更迭的动感展现了出来,科技更新换代,而大浪淘沙后所留下来的东西却是少之又少。每团体都在担心着本人的信息掌控和社交拥有能否落后于人,每个设计师和工程师也在挖空心思寻觅着用户的需求点,一边努力创造出新的科技奇观的同时,一边也担忧地看着四周山寨的萌生有没有要挟到本人。
快节拍的生活,被宠坏的人们,似乎只要钞票和电池才能分别成为人和科技的制约要素。大家对于那些需求耗费精力和时间去研讨的东西愈加得到耐心,一切的界面和体验都要迅捷流畅,行云流水最高,赏心顺眼其次。“那些绵长而持久的留意力在哪里?那些东西是深邃的?我们的慢生活能力在哪里?”我们在科技的这个生态圈里,却在丧失我们本人的控制力,被科技影响着。科技是一个“自我提升”抑或“自我矮化”?
设计和开发的周期越来越短越来越轻,你买下某个潮流产品的时候其实曾经它是过时的产物了。更替的交叠让我们到底是在呼吸着科技所带来的空气。kinect占据客厅的端,我们接触信息数据的云则越来越自然,看着爸妈的兴奋劲,人类与科技的堆叠带来的景象可能会很壮观。
steve johnson所谈及的创新的核心在于用现有的东西,以一种完全不同于它本体目的的使用投射,结合上另一些东西,产生一个全新作用的设计。在这其中的化学反应实质上是以一种不同的目光看待既有产品,发掘其中的认识,创造性地利用这种物品本体认识去催生创新的新边界。在现有的边界中延伸扩展,带着或多或少的目的性,把不相关的设计联系在一同。这种tinker的设计哲学是当下参与轻周期和不完满beta设计中的一种用户和产品的互动方式。用户在以他们本人的想法去改变四周的一切,而不只仅是geek在车库中或者是hacker在电脑前捣鼓的作为。许多厂商也开始借用这种tinker的思路,开放他们的标准,寻觅更多跨界合作的外脑,发掘出他们产品所具有的认识。tinkerer们在反映着一种设计的需求,也在反映着设计成本的降低,以及设计者与用户的鸿沟在消弭。设计需求导向正在压榨设计周期,消费需求刺激更新频率,两者互相作用于设计,让它气喘吁吁地从一个beta赶往潜在升级版,一次性完满的设计越来越稀缺,用令人印象深刻的界面去抓住用户成为了相等于刺激用户的热情和忠实一样重要的任务。
hacker们在科技行业寻觅着传奇,也在制造着泡沫,用户则在产品中寻觅自我的尊重和实现。明明是beta的不完满却被称作“带有体温感的设计亲昵”,对用户如此光秃秃的肉麻但让产品在商业上获得了敏捷的成功。相较于等待,现代人更习惯于有参与感的体验:人们更情愿马上拥有一个不太完满但可用的设备,而不是去让本人的消费需求耐心肠留给一个完满易用的设备,大家更情愿置信没有设备是完满的,“我要消费的是一种体验”。用户擅长信口开河地给意见,缺乏的是等待的耐心。像暴雪和任天堂那般违背现今设计轻周期的跳票,没有哪团体敢冒险了。
我们站在一个风趣的时代,置信它可能是最好的时代了。我非常赞同应该在这个变革的时代中,科技更新频率和交互方式的改变,信息的重组,曾经很不同于过去的语境,在此产生一些能够留存人类文明的设计思考哲学是必要的,重新思考科技和人类的关系也是非常必要的。日本设计师们(原研哉,深泽直人,田中一兴等)的思考更带有东方哲学的味道。他们通过摸索设计和生活的交融过程,去发现现代人生活态度以及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是如何映射到设计上的。而实质上,当设计的产品更多的成为快节拍生活的消费品之时,奥卡姆剃刀原理也就作用于其中,只留下对用户最本真和实在的内容,繁冗的东西则被去除。设计呈现给用户的内容将会有愈加多样化方式表现,也有愈加丰富的体验。复杂和简单需求统一。
科技从外在影响我们,但是,从内在,我们只能用我们的sense去感知每团体的ego。所以,或许不管怎样变,总有些东西是不会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