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12-04  浏览次数:20746 次

 讨论Web开发技术的历史,当然要先说说Web的起源。众所周知,Web这个Internet上最抢手的使用架构是由Tim Berners-Lee发明的。Web的前身是1980年Tim Berners-Lee担任的Enquire(Enquire Within Upon Everything的简称)项目。1990年11月,第一个Web服务器nxoc01.cern.ch开始运转,Tim Berners-Lee在本人编写的图形化Web浏览器"WorldWideWeb"上看到了最早的Web页面。1991年,CERN(European Particle Physics Laboratory)正式发布了Web技术标准。目前,与Web相关的各种技术标准都由著名的W3C组织(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管理和维护。

   从技术层面看,Web架构的精华有三处:用超文本技术(HTML)实现信息与信息的连接;用统一资源定位技术(URI)实现全球信息的精确定位;用新的使用层协议(HTTP)实现分布式的信息共享。这三个特点无一不与信息的分发、获取和利用有关。其实,Tim Berners-Lee早就明确无误地通知我们:"Web是一个笼统的(假想的)信息空间。"也就是说,作为Internet上的一种使用架构,Web的首要任务就是向人们提供信息和信息服务。

   很可惜,在Web使用日新月异的今天,许多搞技术的人似乎曾经忘记了Web架构的设计初衷。他们在本人开发的网站或Web使用中大肆堆砌各种所谓的"先进"技术,但最终用户能够在这些网站或使用中获得的有价值信息却寥寥无几。这个问题绝不像评论者常说的"有路无车"或"信息匮乏"那么简单。一个Web开发者倘若忘记了Web技术的最终目标是提供信息和信息服务,他的愚笨程度就丝毫不亚于一个在足球场上只知道卖弄技巧,却忘记了射门得分的大牌球星。从这个角度来说,评价一种Web开发技术优劣的标准只要一个,那就是看这种技术能否在最恰当的时间和最恰当的地点,以最恰当的方式,为最需求信息的人提供最恰当的信息服务。

  客户端技术的萌芽和演进

   Web是一种典型的分布式使用架构。Web使用中的每一次信息交换都要涉及到客户端和服务端两个层面。因此,Web开发技术大体上也可以被分为客户端技术和服务端技术两大类。我们先来谈谈客户端技术的萌芽和演进过程。

   Web客户端的次要任务是展现信息内容,而HTML言语则是信息展现的最无效载体之一。作为一种实用的超文本言语,HTML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四十年代。1945年,Vannevar Bush在一篇文章中阐述了文本和文本之间通过超级链接互相关联的思想,并在文中给出了一种能实现信息关联的计算机Memex的设计方案。Doug Engelbart等人则在1960年前后,对信息关联技术做了最早的实验。与此同时,Ted Nelson正式将这种信息关联技术命名为超文本(Hypertext)技术。1969年,IBM的Charles Goldfarb发明了可用于描述超文本信息的GML(Generalized Markup Language)言语。1978到1986年间,在ANSI等组织的努力下,GML言语进一步发展成为著名的SGML言语标准。当Tim Berners-Lee和他的同事们在1989年试图创建一个基于超文本的分布式使用系统时,Tim Berners-Lee认识到,SGML是描述超文本信息的一个上佳方案,但美中不足的是,SGML过于复杂,不利于信息的传递和解析。于是,Tim Berners-Lee对SGML言语做了大刀阔斧的简化和完善。1990年,第一个图形化的Web浏览器"WorldWideWeb"终于可以使用一种为Web度身定制的言语--HTML来展现超文本信息了。

   最后的HTML言语只能在浏览器中展现静态的文本或图像信息,这满足不了人们对信息丰富性和多样性的强烈需求--这件事情最终的结果是,由静态技术向动态技术的转变成为了Web客户端技术演进的永久定律。

   能存储、展现二维动画的GIF图像格式早在1989年就已发展成熟。Web出现后,GIF第一次为HTML页面引入了动感元素。但更大的变革来源于1995年Java言语的问世。Java言语天生就具备的平台无关的特点,让人们一下子找到了在浏览器中开发动态使用的捷径。1996年,著名的Netscape浏览器在其2.0版中添加了对JavaApplets和JavaScript的支持。Netscape的冤家对头,Microsoft的IE 3.0也在这一年开始支持Java技术。如今,喜欢动画、喜欢交互操作、喜欢客户端使用的开发人员可以用Java或JavaScript言语随心所欲地丰富HTML页面的功用了。顺便说一句,JavaScript言语在所有客户端开发技术中占有非常独特的地位:它是一种以脚本方式运转的,简化了的Java言语,这也是脚本技术第一次在Web世界里崭露头角。为了用纯Microsoft的技术与JavaScript抗衡,Microsoft还为1996年的IE 3.0设计了另一种后来也声名显赫的脚本言语--VBScript言语。

   真正让HTML页面又酷又炫、动感无限的是CSS(Cascading Style Sheets)和DHTML(Dynamic HTML)技术。1996年底,W3C提出了CSS的建议标准,同年,IE 3.0引入了对CSS的支持。CSS大大提高了开发者对信息展现格式的控制能力。1997年的Netscape 4.0不但支持CSS,而且添加了许多Netscape公司自定义的动态HTML标记,这些标记在CSS的基础上,让HTML页面中的各种要素"活动"了起来。1997年,Microsoft发布了IE 4.0,并将动态HTML标记、CSS和动态对象模型(DHTML Object Model)发展成了一套完整、实用、高效的客户端开发技术体系,Microsoft称其为DHTML。同样是实现HTML页面的动态效果,DHTML技术无需启动Java虚拟机或其他脚本环境,可以在浏览器的支持下,获得更好的展现效果和更高的执行效率。今天,曾经很少有哪个HTML页面的开发者还会对CSS和DHTML技术视而不见了。

   为了在HTML页面中实现音频、视频等更为复杂的多媒体使用,1996年的Netscape 2.0成功地引入了对QuickTime插件的支持,插件这种开发方式也迅速风靡了浏览器的世界。在Windows平台上,Microsoft将客户端使用集成的赌注押到了1990年代中期刚刚问世的COM和ActiveX身上。1996年,IE 3.0正式支持在HTML页面中插入ActiveX控件的功用,这为其他厂商扩展Web客户端的信息展现方式开辟了一条自在之路。1999年,Realplayer插件先后在Netscape和IE浏览器中取得了成功,与此同时,Microsoft本人的媒体播放插件Media Player也被预装到了各种Windows版本之中。同样值得留念的还有Flash插件的横空出世:1990年代初期,Jonathan Gay在FutureWave公司开发了一种名为Future Splash Animator的二维矢量动画展现工具,1996年,Macromedia公司收购了FutureWave,并将Jonathan Gay的发明改名为我们熟悉的Flash。从此,Flash动画成了Web开发者表现自我、展现特性的最佳方式。

   除了编写HTML页面之外,客户端使用的开发者还可以利用一些成熟的技术将浏览器的功用添加到本人的使用程序中。从1992年开始,W3C就免费向开发者提供libwww开发库。借助libwww,我们可以本人编写Web浏览器和Web搜索工具,也可以分析、编辑或显示HTML页面。1999年,Microsoft在IE 5.0中引入的HTAs(HTML Applications)技术则允许我们直接将HTML页面转换为一个真正的使用程序。从1997年的IE 4.0开始,Microsoft为开发者提供了WebBrowser控件和其他相关的COM接口,允许程序员在本人的程序中直接嵌入浏览器窗口,或调用各种浏览器的功用,如分析或编辑HTML页面等。Windows 98及其后的Windo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