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05-16  浏览次数:20613 次

Linux内核链表(二)

4)遍历

遍历是链表最经常的操作之一,为了方便核心应用遍历链表,Linux链表将遍历操作抽象成几个宏。

在介绍遍历宏之前,我们先看看如何从链表中访问到我们真正需要的数据项:

a)由链表结点到数据项变量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内核链表中仅保存了数据项结构中list_head成员变量的地址,那么我们如何通过这个list_head成员访问到作为它的所有者的节点数据呢?在list.h文件中有一个list_entry(ptr,type,member)宏,其中ptr是指向该数据中list_head成员的指针,也就是存储在链表中的地址值,type是数据项的类型,member则是数据项类型定义中list_head成员的变量名。

#define list_entry(ptr, type, member) \
	container_of(ptr, type, member)

?

该宏的作用是通过ptr指针获得类型为type的属主结点的地址,从而访问type结构的数据成员。该宏最终调用container_of(ptr,type,member)宏来实现,相比之下container_of(ptr,type,member)就比较复杂一点了。

//from include/linux/kernel.h
#define container_of(ptr, type, member) ({          \
            const typeof( ((type *)0)->member ) *__mptr = (ptr);    \
            (type *)( (char *)__mptr - offsetof(type,member) );})

//from include/linux/stddef.h
#define offsetof(TYPE, MEMBER) ((size_t) &((TYPE *)0)->MEMBER)

size_t最终定义为unsigned int(i386)。

这里使用的是一个利用编译器技术的小技巧,即先求得结构成员在与结构中的偏移量,然后根据成员变量的地址反过来得出属主结构变量的地址。

?

第一:const typeof( ((type *)0)->member ) *__mptr = (ptr);

首先将0转化成type类型的指针变量(这个指针变量的地址为0×0),然后再引用member成员(对应就是((type *)0)->member ))。

注意这里的typeof(x)(住:typeof()是gcc的扩展,和sizeof()类似),是返回x的数据类型,那么 typeof( ((type *)0)->member )其实就是返回member成员的数据类型。那么这条语句整体就是将__mptr强制转换成member成员的数据类型,再将ptr的赋给它。

?

第二:在offsetof()中,这个member成员的地址实际上就是type数据结构中member成员相对于结构变量的偏移量。

((TYPE *)0)->MEMBER)这个其实就是提取type类型中的member成员,那么&((TYPE *)0)->MEMBER)得到member成员的地址,再强制转换成size_t类型(unsigned int)。但是这个地址很特别,因为TYPE类型是从0×0开始定义的,那么我们现在得到的这个地址就是member成员在TYPE数据类型中的偏移量

?

(type *)( (char *)__mptr - offsetof(type,member) );

结果就是属主结点的起始地址。

不过这里要注意__mptr被强制转换成了(char *),为何要这么做?因为如果member是非char型的变量,比如为int型,并且假设返回值为offset,那么这样直接减去偏移量,实际上__mptr会减去sizeof(int)*offset!这一点和指针加一减一的原理相同

?

b)遍历宏

上面分析清楚了,链表的遍历就很简单了

#define __list_for_each(pos, head) \
	for (pos = (head)->next; pos != (head); pos = pos->next)

#define list_for_each(pos, head) \
	for (pos = (head)->next; prefetch(pos->next), pos != (head); \
        	pos = pos->next)

?

它实际上是一个for循环,利用传入的pos作为循环变量,从表头head开始,逐项向后(next方向)移动pos,直至又回到head(prefetch()可以不考虑,用于预取以提高遍历速度)

大多数情况下,遍历链表的时候都需要获得链表节点数据项,也就是说list_for_each()和list_entry()总是同时使用。对此Linux给出了一个list_for_each_entry()宏:

#define list_for_each_entry(pos, head, member)				\
	for (pos = list_entry((head)->next, typeof(*pos), member);	\
	     prefetch(pos->member.next), &pos->member != (head); 	\
	     pos = list_entry(pos->member.next, typeof(*pos), member))

?与list_for_each()不同,这里的pos是数据项结构指针类型,而不是(struct list_head *)。利用这个宏可以使链表的遍历更简单。

?

某些应用需要反向遍历链表,Linux提供了list_for_each_prev()和list_for_each_entry_reverse()来完成这一操作,使用方法和上面介绍的list_for_each()、list_for_each_entry()完全相同。

如果遍历不是从链表头开始,而是从已知的某个节点pos开始,则可以使用list_for_each_entry_continue(pos,head,member)。有时还会出现这种需求,即经过一系列计算后,如果pos有值,则从pos开始遍历,如果没有,则从链表头开始,为此,Linux专门提供了一个list_prepare_entry(pos,head,member)宏,将它的返回值作为list_for_each_entry_continue()的pos参数,就可以满足这一要求。

诸如此类的宏很多,具体可以查看list.h文件

?

c)安全性考虑

?

前面介绍了用于链表遍历的几个宏,它们都是通过移动pos指针来达到遍历的目的。但如果遍历的操作中包含删除pos指针所指向的节点,pos指针的移动就会被中断,因为list_del(pos)将把pos的next、prev置成LIST_POSITION2和LIST_POSITION1的特殊值。

当然,调用者完全可以自己缓存next指针使遍历操作能够连贯起来,但为了编程的一致性,Linux链表仍然提供了两个对应于基本遍历操作的"_safe"接口:list_for_each_safe(pos, n, head)、list_for_each_entry_safe(pos, n, head, member),它们要求调用者另外提供一个与pos同类型的指针n,在for循环中暂存pos下一个节点的地址,避免因pos节点被释放而造成的断链。

#define list_for_each_safe(pos, n, head) \
	for (pos = (head)->next, n = pos->next; pos != (head); \
		pos = n, n = pos->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