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05-16  浏览次数:20860 次

MySQL Replication的实现原理 集群系统搭建

MySQL Replication的实现原理

要想用好一个系统,理解其实现原理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只有理解了其实现原理,我们才能够扬长避短,合理的利用,才能够搭建出最适合我们自己应用环境的系统,才能够在系统实施之后更好的维护他。MySQL Replication 可以说是在目前 MySQL 数据库的实际应用场景中最为常见的Scale Out 手段了,这里就针对其实现原理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一、 Replication 线程

  Mysql的 Replication 是一个异步的复制过程,从一个 Mysql instace(我们称之为 Master)复制到另一个 Mysql instance(我们称之 Slave)。在 Master 与 Slave 之间的实现整个复制过程主要由三个线程来完成,其中两个线程(Sql线程和IO线程)在 Slave 端,另外一个线程(IO线程)在 Master 端。

  要实现 MySQL 的 Replication ,首先必须打开 Master 端的Binary Log(mysql-bin.xxxxxx)功能,否则无法实现。因为整个复制过程实际上就是Slave从Master端获取该日志然后再在自己身上完全顺序的执行日志中所记录的各种操作。打开 MySQL 的 Binary Log 可以通过在启动 MySQL Server 的过程中使用 “—log-bin” 参数选项,或者在 my.cnf 配置文件中的 mysqld 参数组([mysqld]标识后的参数部分)增加 “log-bin” 参数项。

  MySQL 复制的基本过程如下:

  1. Slave 上面的IO线程连接上 Master,并请求从指定日志文件的指定位置(或者从最开始的日志)之后的日志内容;

  2. Master 接收到来自 Slave 的 IO 线程的请求后,通过负责复制的 IO 线程根据请求信息读取指定日志指定位置之后的日志信息,返回给 Slave 端的 IO 线程。返回信息中除了日志所包含的信息之外,还包括本次返回的信息在 Master 端的 Binary Log 文件的名称以及在 Binary Log 中的位置;

  3. Slave 的 IO 线程接收到信息后,将接收到的日志内容依次写入到 Slave 端的Relay Log文件(mysql-relay-bin.xxxxxx)的最末端,并将读取到的Master端的bin-log的文件名和位置记录到master- info文件中,以便在下一次读取的时候能够清楚的高速Master“我需要从某个bin-log的哪个位置开始往后的日志内容,请发给我”

  4. Slave 的 SQL 线程检测到 Relay Log 中新增加了内容后,会马上解析该 Log 文件中的内容成为在 Master 端真实执行时候的那些可执行的 Query 语句,并在自身执行这些 Query。这样,实际上就是在 Master 端和 Slave 端执行了同样的 Query,所以两端的数据是完全一样的。

  实际上,在老版本中,MySQL 的复制实现在 Slave 端并不是由 SQL 线程和 IO 线程这两个线程共同协作而完成的,而是由单独的一个线程来完成所有的工作。但是 MySQL 的工程师们很快发现,这样做存在很大的风险和性能问题,主要如下:

  首先,如果通过一个单一的线程来独立实现这个工作的话,就使复制 Master 端的,Binary Log日志,以及解析这些日志,然后再在自身执行的这个过程成为一个串行的过程,性能自然会受到较大的限制,这种架构下的 Replication 的延迟自然就比较长了。

  其次,Slave 端的这个复制线程从 Master 端获取 Binary Log 过来之后,需要接着解析这些内容,还原成 Master 端所执行的原始 Query,然后在自身执行。在这个过程中,Master端很可能又已经产生了大量的变化并生成了大量的 Binary Log 信息。如果在这个阶段 Master 端的存储系统出现了无法修复的故障,那么在这个阶段所产生的所有变更都将永远的丢失,无法再找回来。这种潜在风险在Slave 端压力比较大的时候尤其突出,因为如果 Slave 压力比较大,解析日志以及应用这些日志所花费的时间自然就会更长一些,可能丢失的数据也就会更多。

  所以,在后期的改造中,新版本的 MySQL 为了尽量减小这个风险,并提高复制的性能,将 Slave 端的复制改为两个线程来完成,也就是前面所提到的 SQL 线程和 IO 线程。最早提出这个改进方案的是Yahoo!的一位工程师“Jeremy Zawodny”。通过这样的改造,这样既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性能问题,缩短了异步的延时时间,同时也减少了潜在的数据丢失量。

  当然,即使是换成了现在这样两个线程来协作处理之后,同样也还是存在 Slave 数据延时以及数据丢失的可能性的,毕竟这个复制是异步的。只要数据的更改不是在一个事务中,这些问题都是存在的。

  如果要完全避免这些问题,就只能用 MySQL 的 Cluster 来解决了。不过 MySQL的 Cluster 知道笔者写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仍然还是一个内存数据库的解决方案,也就是需要将所有数据包括索引全部都 Load 到内存中,这样就对内存的要求就非常大的大,对于一般的大众化应用来说可实施性并不是太大。当然,在之前与 MySQL 的 CTO David 交流的时候得知,MySQL 现在正在不断改进其 Cluster 的实现,其中非常大的一个改动就是允许数据不用全部 Load 到内存中,而仅仅只是索引全部 Load 到内存中,我想信在完成该项改造之后的 MySQL Cluster 将会更加受人欢迎,可实施性也会更大。

?

MySQL Replication的集群系统搭建

最近发现公司的服务器很不安全,第一由于是数据中转,很讲究时效性,也就是上午的备份对下午来说一点意义都没有.第二只有 1台服务器,我始终认为一台服务器是绝对不够安全的,比如每台服务器出现故障的概率是千分之一,那么2台同时出现故障的概率大约只有百万分之一!于是,在 我的强烈要求下从公司又分得一台服务器,intel至强4核4g内存,500g硬盘,看起来应该还不错,呵呵

之所以选择mysql replication不选择mysql cluster第一服务器数量有限,第二,要解决的问题仅仅是备份问题.

Replication 是一个异步复制过程,共有3个线程,其中2个(1个sql和1个io)在slave端,拧一个io线程想master端,实现replication必须 先打开master端的binary log即二进制日志.复制过程实际就是slave从master获取二进制日志,然后按照日志中的顺序一次执行.

? 接下来开始搭建我的replication复制系统很简单的master-slave系统,大致有4步,1),安装系统,主服务器上主准备工.2)主服务器备份数据,3)从服务器安装备份数据,4)从服务器配置.

首先将两台服务器都升级到最新的5.1.40,选择最新版,还是基于安全考虑的,编译如下,很简单的配置:

./configure --prefix=/home/mysql? \
--without-debug \
--enable-thread-safe-client \
--enable-assembler \
--enable-profiling \
--with-mysqld-ldflags=-all-static \
--with-client-ldflags=-all-static \
--with-charset=latin1 \
--with-extra-charsets=utf8,gbk \
--with-plugins=partition,csv,federated,heap,innobase,myisammrg,myisam,ndbcluster \
--with-mysqld-user=mysql \
--without-embedded-server \
--with-server-suffix=-xiao7ng \
--with-unix-socket-path=/home/mysql/sock/mysql.sock

服务器果然不错,不到1个小时就编译安装完成,速度有点惊人,呵呵.

创建一个用于复制到账户,该账户应该拥有复制权限grant rep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