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12-27  浏览次数:20710 次

文:Cloudy/蓝色理想版主

上节中我提到了两个小练习。大家也做了,效果很好,细节都把握住了。我这里再提一下一些可能被忽略的小技巧。

这里我就挑玻璃器皿的例子详细说一下。还是从效果倒推回去。我们先来看图。

1、玻璃切口,会有一些爆裂的痕迹,加了之后能让玻璃裂口更加令人信服;

2、玻璃的横切面,这个横切面会有色彩的变化,会因为玻璃材质的不同纹理而产生不同的折射,还跟切口平不平有关系。

3、按照透视,如果这里有玻璃的裂口的话,再加上玻璃的透明,我们应该能看到一个带状的裂口!(想象一下平时我们打烂玻璃的样子)这个小细节很重要,去掉之后就失去了一种透明玻璃的裂缝感觉,没有的话,效果会打折扣。

4、透过洞口看里面的水面,颜色会比经过玻璃反光的颜色深一点,清晰一点。

上述4个小细节,是我们要重点注意到的。玻璃的开口是什么形状?可以是随机的破裂(但不是像瓦罐那种复杂的裂口,而是多边形的裂口),也可以是规则的,比如正方形,三角形等等,甚至你可以把自己的名字刻上去。但切口的透视,切口的透视反映了实际切刀的刀锋是怎么下手的,必须合理,才能让人信服。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制作方法。

1、很简单,使用的是我们上一节用到的黑白配线法,注意光源是在上方,于是刻线白色在下,黑色在上,刻线的黑白层合并之后,适当降低透明度,让效果不至于生硬。

2、玻璃横切面,用白色块画出形状可以么?可以,但不是完美的做法。我们是对一幅真实的照片进行处理,PS就是图片处理的大师,它能把东一块贴到西一块,却不留痕迹。如果我们打算在一幅照片中塑造出一个真实的原来并不存在的物体,那这个物体与照片中的原有物体的结合,就是一门精巧的技术。一个很使用的技巧是,就地取材——比如这个裂缝。如果我们能在原照片中取得一块材料,当作这个切口并加以适当的调整的话,效果自然要比死板的白色块叠加要好得多。

下面我们就找找看,哪些地方能用:


我上面用选区大概示意了一下,这些地方都能用,与脑海中的切口相符。然后,我们把这一条条的“图带”,按CTRL+J,从背景图层中复制为新图层,然后移动到相应位置,并做拼合。

拼合之前记得要调整光影,按CTRL+U打开色相/饱和度对话框,把亮度相应地调低或者高。光源从上方投射下来,上面三条色带应该哪个最亮,哪个最暗?

很明显,底下的那条处于反射的最佳位置,应该是最亮的;左上方那条由于与光线方向成角较大,于是也会较亮;而右边的那条带就因为成角较小,几乎没有直接的光线投射而较暗。这些细节都要注意到。

4、画出一个三角形的选区,按CTRL+J,从背景图层中复制这块“洞口”为新图层,然后用CTRL+M,曲线命令,按住曲线的中间往下拖,把选区部分变暗。然后~ 一个细节就是透过玻璃壁成像在观察者看来会高一点,也就是说,洞口看到的水面应该低一点。这里我们再把这个复制出来的新“洞口”图层稍稍往左下拉一点一点就能仿照这种折射的效果了。

最后我把源文件中各部分拆开,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构成的结构。

我们来回顾一下,究竟上面切口的立体感是从哪来的。

——洞口(4)色彩与周边环境色彩不同,导致人产生了“这块地方与周围不是一块”的错觉,同时由于错位,让人感觉到了周围玻璃的折射,并且觉得这块深色的“块”才是没有被玻璃遮盖的错觉;

——切口色带(2)的透视以及三条色带的亮度对比,还有就地取材所得的纹理(比白色带的说服力要大得多!)让人感觉到这是一个合理的切口,配合上面的洞口,我们就感受到了玻璃的厚度,以及洞口的存在;

——细小的裂缝(1)让切口效果更复杂,更细腻,是否具备丰富的细节是真实与虚假的重大区别。

——透过玻璃看到的裂缝带(3),让玻璃的透明度更有说服力,与(1)配合,让人感觉到了这是玻璃独有的透明裂口。

上述细节一个不能少,这就是构成玻璃器皿洞口立体感的必要因素。

上3节我们粗略地研究了一下立体感的构成。可以得出一个大概的结论:亮部与阴影构成了立体感。这个感觉是感性的,我们还要把这个“黑白配”的印象继续深化。

单纯的黑白配(或者说明暗配)就能塑造出让人信服的立体感吗?——是的,但还不够。黑白能让人有光线的感觉,但从白到黑所产生的变化又是非常微妙的。

下面我们来观察一组渐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