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05-16 浏览次数:20585 次
下面我们通过DML操作,由浅入深的解读undo表空间的作用及ora-01555错误的产生:
一、当我们发出DML语句,update t set col = ‘B’ where col = ‘A’;oracle内部是怎么执行的呢:
1、 在shared pool内进行解析,生成执行计划(具体请先了解oracle内存结构中共享池);
2、 通过执行计划找到col=’A’数据的位置,例如此数据存在10号数据文件54号数据块内;
3、 进程在buffer cache(详细请先了解oracle内存结构中buffer cache)中找到空闲的undo块,如果没有,则到undo表空间中找到一个可以使用的undo块,并调用到buffer cache中,假设次undo表空间为11号数据文件,此undo块为24号数据块;
4、 将改变前的值,也就是A放入到undo块中;
5、 由于undo数据块发生变化,所以产生重做记录,假设重做记录行号为120;
| 
 行号  | 
 事务id  | 
 File#  | 
 Block#  | 
 row  | 
 column  | 
 value  | 
| 
 120  | 
 T1  | 
 11  | 
 24  | 
 10  | 
 col  | 
 A  | 
6、 从buffer cache中找到54号数据文件,如果没有发现,从10号数据文件中调用;
7、 将B写入到54号数据块中,由于数据块发生了变化,所以产生重做记录,行号为121;
| 
 行号  | 
 事务id  | 
 File#  | 
 Block#  | 
 row  | 
 column  | 
 value  | 
| 
 121  | 
 T1  | 
 10  | 
 54  | 
 10  | 
 col  | 
 B  | 
8、 控制权返回给用户,在SQL*PLUS中会显示光标下移;
9、 当用户发出commit命令时,会触发LGWR进程,将120和121两条重做日志从logbuffer中写入到联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