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09-08  浏览次数:20514 次

 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异乎寻常的心思学》。今年年初时读到这本书,当时相当兴奋,由于很长时间没有读到这样睿智的读物,顿感醍醐灌顶,相见恨晚。听闻在国内外许多高校,本书都被作为心思系先生的必选读物,这点足够证明本书的分量,但也不用因此产生畏惧,书中引入了各种风趣的故事例证说明,将道理解释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借此机会推荐给大家。

  本书适合各类读者,如果你对心思学充满猎奇,对心思学家都在做什么感兴味,从书里你能找到答案;如果你预备或者正在进行心思学研讨,这本书有助你对心思学研讨的系统性有宏观的理解;如果你认为弗洛伊德就是心思学,你对媒体上出现的比算命师傅还厉害的心思咨询师无比崇拜,你必须看看这本书,掌握一些判断真知识和伪科学的工具。

  本书都讲了哪些精彩内容,这儿先给大家露露。

1 现代心思学现状引见

  在说明现代心思学现状之前,必须说明“声名遐迩”的弗洛伊德,深远地影响了人们对心思学的认识,加之各种媒体对通俗心思学的渲染,导致了人们对现代心思学的许多曲解。实际上,现代心思学研讨的种种研讨的论题、数据和理论中,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只是沧海一粟,在美国心思协会和美国心思系学会这两个学术组织成员中,关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心思学家加在一同,分别只占10%和5%。

  当代心思学包含了各种多样的内容和层面,跨越了教育、社会、工业、法律、临床等多个领域。美国心思学会(APA)就包含了多达53个分支,每个分支代表一个特定的研讨领域。看看心思学研讨的使用成果可能对它会有愈加直观的概念:古典和操作条件反射的基本行为原理,通过辨认外界刺激与行为之间的关系,成功使用于对儿童自闭症的治疗、大量数字材料的教训,酗酒、肥胖的治疗,恐怖症的治疗;有关知觉过程的研讨成果,使用于雷达监视、接到照明和飞行驾驶员座舱的设计;处理和记忆信息的方式也积累了大量可被反复验证的研讨结果,例如衰老对认识效果的影响,协助设计对认知丧失者进行恢复训练的方案。

  初学者可能会产生迷惑,心思学知识怎样是零散的?这种疑惑可能来自于我们所接受的物理学、化学学科教育经历,这些学科都有一套统一又完整的理论,而心思学没有一个套理论可以用来解释人类认识和行为的所无方面。其实这种景象在物理学和化学等学科领域曾经同样存在,20世纪晚期物理学就处于分裂形状,本科教学也是同时讲授不同的观点,直到出现了更高笼统水平的数理学理论后才实现了整合。当代心思学更像是医学,被分为很多分支,具有统一或整合性的部分是科学的研讨方法。

  总结一下,心思学是研讨什么:用科学的技术手段来研讨人的认识和行为;并将这些研讨成果付诸使用。

2 心思学的研讨方法

  心思学的研讨方法中有两个重要的部分,操作化定义和控制,这两部分保证了心思学研讨的的科学性。

  提到操作定义大家都能理解,既用一些方法来测量要研讨的东西,使用直接的或者间接的方法。但需求留意,心思学的操作定义可能与每团体心中构成的有关人格和团体行为的理论有较大的差异。我们可能难以想象“对大样本的认知任务进行要素分析所得到的第一主成分因子”是“智力”这二心思术语的操作性定义的一部分。而我们常说的“抑郁”的操作定义在《心思妨碍诊断和统计手册》中共占了12也的篇幅,与我们所说的“某种堕入低谷的感觉”完全不是一回事。

  控制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在研讨一种变量能否对结果有影响时,平衡或者去除其他变量的影响,我们来看看书中对母婴依恋这一景象研讨的举例。之前对此景象的流行假设是:母婴依恋是由于母亲是婴儿食物的来源。然而细致分析,我们发现母亲能提供的当然不只是食物而已,还有温馨、温暖、爱抚、刺激等等,也可能这些缘由形成了依恋。心思学家选用猴子来进行研讨,并设计了人工情景,在每一个情景中除了一个可能形成母婴依恋的缘由起作用外,其他变量都遭到了控制。心思学家让近乎在隔离环境中成长的婴猴选择一团体造母猴一同生活,并观察他的行为,他发现,有绒线做成的人造母猴给于的触摸温馨远胜于铁丝网做成的母猴,在两周大时,婴猴更情愿接触冰凉的绒线母猴,而不是温暖的电线网做成的母猴,说明由触摸所带来的温馨感远比温暖感更重要,而当婴猴的食物完全由电线网做的母猴提供时,它仍然选择绒线母猴,这足以证明,依恋仅归于母亲能提供食物的假说是错误的。这个结论的得出来源于心思学家把理想世界中同时变化的变量通过控制分离开来。

3 不只是心思学

  除去心思学的相关知识,书中也指出了我们认知中经常出现的一些误区,例如人们总是对那些更为神乎,没有精确限定的理论或学说着迷;对于很多事情的解释,大部分人倾向依托直觉,因此概率问题往往是人们的死穴,大家可以来用下面的例子自测一下,看看本人的统计学得怎样:

  如果在每1000人中有1团体携带艾滋病病毒,再假设有一种检查可以百分百地诊断出真的携带该病毒的人;最后,假设这个检查有5%的可能性把没有携带者说成是有。也就是说,这项检查在没有携带HIV的人中,也会错误检查出有5%的人是携带病毒者。假设我们随便找一团体来进行这项检查,得到了呈阳性反应,亦即此人为HIV携带者。假定我们不知道这团体的病史,那么他真的是HIV携带者的概率是多少呢?(按CTRL+A,在文章中找答案哈)

  这里就不多剧透了,愈加详细的内容请大家翻看“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