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07-23  浏览次数:20559 次

  “我个人认为,因为Facebook的上市,中国SNS市场会迎来另外一个爆发期。”说这话时,天际网(www.tianji.com)CEO林廷翰颇为激动。

  资本市场和投资机构也同样激动,Facebook的上市对于在凄风苦雨中的互联网公司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2月2日Facebook正式IPO,股票代码“FB”。尽管上市地与上市时间都尚未确定,但50亿美元的融资额、1000亿美元的估值仍足以让人心跳加快。

  对天际网这家国内最早成立的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简称SNS)网站而言,是否可预期一个同样灿烂的未来?在Facebook即将IPO的消息传出后,中国SNS概念股普涨,世纪佳缘上涨11.41%、人人网涨幅则为26.68%。

  在互联网这个“快鱼吃慢鱼”的领域中,成立7年的天际网仍是个“发展中的初级创业公司”。据了解天际网迟至去年年底,才开始建立销售团队。

  2004年底,林廷翰第二次创业,天际网诞生。这位斯坦福大学的毕业生历任新浪副总裁、苹果大中国区业务拓展总监,此前曾创办过Q点网(Qzone.com,是中国最大的年轻人娱乐社区)。

  后起的人人网(纽交所股票代码:RENN)已上市,“天际网针对的是小众市场而不是大众娱乐市场。”林廷翰在微博上曾如此说,其定位的是“精英人士职业社交平台”(商务社交网络,简称BSNS)。这样的定位曾使得LinkedIn在金融危机后一枝独秀。

  但BSNS显然不是一个小众市场。

  社会化招聘网站JobVite的报告显示,大约有89%的美国公司使用社会化媒体进行招聘,其中80%使用Linkedin、50%、45%则使用了Facebook和Twitter。LinkedIn、Facebook的相继上市,市场对其的估值分别是当前收入的44倍、27倍。

  但这与林廷翰所言及的“爆发期”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

  答案也许仍是个问号。

  “拐点来了?”

  在天际网的预期中,“接下去的两年会是新增用户的爆发期”。从去年年底开始,这家BSNS号称到2013年其用户数将突破3500万。截至今年年底这个数字仅为900万,也就是说天际网需要以将近翻番的速度增加新用户。

  这是否痴人说梦?

  林廷翰并不觉得,LinkedIn提供了一个横向的参照系。2007年LinkedIn的用户数达到1000万,2008年其用户增速突然爆发达到3000万,此后的用户年复合增长率始终保持在76%左右。

  “天际网已经接近1000万的临界点,接下去可能一年、可能一年半或者两年估计就能做到3000万用户。”林廷翰认为。天际网过去一年的增长曲线或许也给了他信心,其2011年的单月新增用户量都在10万左右,而接近年末时的单月新增用户量则达到了50万。

  然而一个问题是:LinkedIn的经验在天际网是否适用?LinkedIn仅用了不到500天其用户数量就达到了100万;反观天际网,达到同等体量则用了3年的时间,此外,早在2007年天际网就预期2009年底就将达到千万用户的体量。

  “我们预估了创业的艰难,却仍然没有估算到会如此艰难。”天际网创始人林廷翰认为,其中的根本原因在于“用户群体的不成熟”。

  BSNS网站大街网CEO王秀娟指出,LinkedIn用户的平均年龄是43岁,“也就是说50多岁、60多岁的人也在用它”。但国内互联网核心用户的年龄在25岁到4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岁。

  而天际网使用者中曾有这样的抱怨:不知道上去之后能干什么?“网页架构、产品设计、用户交互性都没有特别出挑的地方。”

  林廷翰对此并不讳言,“早期的LinkedIn交互性更差,其用户甚至不能发消息给好友”。迄今,BSNS提供哪些服务更能吸引用户仍没有定论。天际网已经发展出2200多个群组、78028个论坛主题以及3000多个线上线下活动。

  傍上“大佬”Viadeo

  无论外界有何种态度,天际网已经决定“破壳而出”。

  在过去四五个月时间里,与新增用户同步增长的则是其团队的扩张,目前已经有将近100人。

  或许要反观其历史数据,才能看出这种变化对天际网而言的意义:在创业的头3-4年,其团队始终只有10-20人,每月的成本控制在1.5万美元左右。如果没有这样的克制,“恐怕我们早就死了”。林廷翰认为,有些创业者是死在自己的冲动上。

  “直至这四五个月,情况才变得明朗”:这首先表现在新增用户增长速度的变化,其次用户的活跃度也在增加。

  据其透露,天际网目前的用户活跃度在15%左右。国内另一家BSNS社区创始人指出:相对于娱乐SNS,用户粘性和活跃度相对没那么重要,“LinkedIn的活跃度就比不上Facebook,但只要你提供的服务有价值,用户还是会时不时回来”。

  当时,其天资投资人曾一度奉劝天际网也走当时很多SNS的道路:要么转型去做娱乐SNS,要么把注册用户向校园、学生开放。

  但恒知网创始人李童指出,BSNS是个滚雪球的活,“最初的用户决定了网站未来的走向”。优士网创始人兼CEO卢汉森对此也深有体悟,2010年这家BSNS最初的用户都是他VC圈里的朋友。

  “我们最初是从北大、清华的圈子成长起来的。”在那个大多数人还不知道SNS为何物的年代,甚至有人问:不是北大、清华毕业的是否能加入这个网站?这里有Facebook的影子,这家SNS网站同样是立足哈佛起家的,只是它已经从学生市场走向了社会。

  尽管如此,天际网仍被认为用户层次相对低。其并未采用普遍的邀请制而是开放注册,转而寄希望于通过氛围营造吸引核心人群。

  其提供的数据称,在现有900万用户中约有70%是其目标用户。2011年的数据库中,天际网拥有32.8万高管用户、超过150万的高级经理及总监级别会员。

  但坚守并不是没有代价。

  2009年初,天际网引入Viadeo作为控股股东,成为其在华子公司。后者是全球非英语国家最大的职业社交类网站,它的总裁Dan Serfaty也因此把家搬到了中国。此次交易以现金加股票的方式完成,涉及1.5亿元。

  这次交易给天际网带来的最直接好处,或许是“不用再为钱发愁”,因此可以更长久地生存下去。

  “如何赚钱?”

  然而长久生存根本仍在于能否赚钱。

  LinkedIn和Facebook是好榜样,今年2月10日,LinkedIn公布的2011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其第四季度营收为1.67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8170万美元增长105%;净利润为690万美元,也比去年同期的530万美元也增长了30%。而还在上市路上的Facebook去年的营收为37亿美元,利润则高达10亿美元。

  “这对中国SNS是巨大的鼓励”,却并不意味着中国的SNS们就一样活得很好。以中国Facebook+Zygna+Groupon+LinkedIn概念在美上市的人人网为例,2011年11月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尽管其当季净营收为3420万美元,但净亏损120万美元,去年同期的净利润也仅为730万美元。

  相对于人人网,纯粹BSNS网站的盈利之路似乎更为漫长:包括wealink(若邻)、Linkist等网站的商业模式还处在探索中,忙否则转型去做了语言培训;外来者诸如XING等在中国的遭遇则被认为类同于myspace。除此之外,BSNS也面临着来自传统招聘网站和诸如猎聘网这类后来者的挤压。

  那么,BSNS到底如何才能赚钱?

  “天际网的三大主营收入来源是会员收费、广告收入和在线招聘业务。”林廷翰说,主要侧重在广告和招聘,“个人收费会晚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