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04-27  浏览次数:22597 次

  就像阿甘常说的,“人生就像一块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形形色色的意外每天都在上演,而你、我,乃至国家的命运在每一次意外过后都以别样的形态往前推演。就像1987年,当互联网开始在中国的土地上萌芽一样,谁也料想不到二十年后今天的种种。
  对于每一次意外,王志东常常说:“觉得自己太幸运了,以至于每天都想大喊感谢上帝。”因为他是第一个写出Windows中文平台的程序员,是继严援朝之后中国第二代程序员的象征,是2001年带领新浪网登陆nasdaq的创始人,是在不惑之年做着第三个创业梦的CEO。然而,又有谁想到,这个后来自我评价为“让中国互联网开了花”的王志东“从小,连父母都不认为他能够做管理、做生意”?当他“被逼上梁山”接过四通利方(新浪网前身)的帅印时却是满心的“诚惶诚恐”?在“背着巨大包袱的新浪”上市以前,他“随时都有可能光屁股走人”?在王志东的身上发生了多少个意外?而这些意外又给中国互联网带来了多少惊喜?
  访谈时间:2007年4月11日(2000年前的4月13日,在美国股市大跳水的背景下,新浪网登陆纳斯达克,以17美元进行IPO)

  访谈嘉宾:点击科技总裁兼CEO 王志东(新浪网创办人,曾领导新浪网2000年在NASDAQ成功上市)

  访谈主持:TOM科技 张原

  以下为访谈实录:

  王志东:触网很震撼,激动得买了美国机场所有的杂志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TOM访谈间。曾经有一个人说:“张树新为中国的互联网撒下了种子,我和张朝阳让它开了花,他人摘了果”。说句话的人是点击科技总裁、原新浪创始人王志东。今天有幸请到王总做客我们TOM访谈,来聊聊当年的互联网以及当年的梦想在哪里都撒下了种子。先跟我们TOM网友打一声招呼吧?

  王志东: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

  主持人: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您第一次接触互联网的时候是什么情况?

  王志东:真正触网是94年,但是那时候没有真正体验,真正体验的话应该是95年的10月份。当时接触互联网是在美国,正好IBM请我参加全球一个论坛,整个全场只有一个中国人,我在那儿呆了一个星期,没事的时候在酒店里面,当时找到一个机场,在机场看到当时发的一张免费上网磁盘,我当时拿磁盘,在那边也挺无聊的,所以就试了一下,直接拨号上的网。这是我第一次触网。

  主持人:您第一次触网当时感受如何,觉得震惊吗?

  王志东:对,当时我觉得蛮新奇的,震惊倒不震惊,因为技术这个东西已经理解了,但是我觉得很新奇的原因在于我用那个(磁盘)直接上了网之后,我上网第一反映就想去找IBM,因为那是IBM的会议,一找IBM之后,找到两个IBM的驱动(驱动下载)程序,所以我就下载下来,把我的驱动程序升级了。这一升级之后,当时我就挺感慨的。以前我要想做升级的话,挺麻烦的一个事,因为那时候在中国要接触服务的话,包括在房间里面去完成这一件事,这个体会是站在用户的角度,你本来已经自己自以为很熟悉、很了解这个技术,你会发现把这个技术当做一个应用。站在用户的角度上,你会感觉那个完全不同的感受。而这种感受让我重新去理解这个东西,虽然我从局域网开始接触,那时候以太网,应该大概是86、87年开始接触,将近有10年时间,就是知道这个网络,有这个局域网、以太网,但是我真正作为一个用户,这样一种用法对我来说,还是感触特别深的。也就是正好那天从IBM会议结束之后,因为IBM会议在丹佛旁边,完了之后我直接去了硅谷,一到硅谷找了很多朋友,因为硅谷是整个IT界的胜地,大家都在谈论这个(互联网),而且我刚刚感受过了,所以对我印象特别深,所以回到机场,当时所有的杂志,买了之后回来翻杂志,这个震撼可能跟我当年接触windows还不一样。当时找上网帐号,费了好大周折。当时在情报所找了拨号帐号上去,老断线,拨号又老不通。好不容易,用字符的方式上一些内容,这种情况下我重新思考互联网对整个社会,整个IT行业,包括对整个公司到底有什么样的变化。整个过程应该是从10月份,第一次接触,差不多用了大概三到四个月时间,我就开始相信互联网。

  主持人:曾经有一个网友在互联网发了一个帖子,当年在是在学校机房,用很老的机器,而且又没有速度,老师一开始说同学开始上网,等一节课四十分钟过去,这个网页终于出来了。似乎那时候网友对互联网的感觉就是一直等。我发现在描写您的文章中:人们熟知和佩服的王志东是第一个写到windows中文平台的程序员,BDwin,中文之星,richwin使只正经过五年程序的王志东,成为继严援助之后中国第二代程序员的象征,但是1994年richwin第一版写完之后,王志东就放下了往昔赖以安身的C语言,撑起了四通利方总经理的帅印,我们很想知道,您当年当中接帅印的时候,这个时候是什么样的情况?

  王志东:所谓的四通帅印其实一直放在那儿,没人敢去碰,我不是第一个接入。再往前推的时候,我是88年毕业,89年回到(方正)王选那边,王选给了我一个课题——把Windows汉化。我Windows从王选那边出来,回到公司里面开始做第三版。整个做完以后,后来我是91年离开方正,然后93年创办了新天地。当时我已经感觉到了Windows对中国产业应该会有一个革命性的推动,所以离开新天地之后,为什么离开新天地这个话也蛮长的——简单来说,在社会体制啊、团体等方面都遇到了一些问题。后来离开新天地之后,当时就想做选择,因为我一直在想引进硅谷模式,但是新天地应该算是我第一次真正在中国去尝试硅谷模式,但是几乎是失败了。我从自己个人来讲,我觉得我就不太相信,我说硅谷模式为什么在这边失败,我认为IT业应该有这样的背景出现。当时严援朝在四通做总工,新官上任三把火。他给四通出了个主意,说既然你们要做高科技,就要把王志东挖过来,干脆给他投资好了,把他挖过来。
  王志东:后来我在跟四通谈的时候,因为我对四通也有不少的看法,当时严援朝他们都很有诚意。我当时提了很多条件,要把硅谷模式完成实施。他说怎么实施,我说首先我是做工程师的,我是做技术的,但是我希望有一个理解、而且和我有共同梦想的人给我做这个事业。他说行,你去找,所以结果找不到半年就找着了,这半

  年这个帅印一直搁在抽屉里面,没有人掌。你说没人掌吧,但是实际上从公司技术,专业方向,谈判,制度市场策略,一直都是我来做。找了半年没有找到的时候,严援朝说志东你别找了,你自己来做,我说做不了。他说,你怎么做不了啊,你有那么多想法,那么多主意,你就做吧。后来我想也是,像世界上也很多从技术出身转过来做管理的,比如比尔·盖茨阿。没办法的话,我就做了。就像你说的,我正儿八经写程序,也就五年。那时候我挺郁闷,我最拿手的是汇编,因为我原来是学硬件的,所以对汇编是情有独钟。C语言是刚刚学会,还没用过瘾。93年底到94年2月份,这个阶段从94年、95年96,应该说一直到97年我才真正离开,我有一个标准说法,是最后一行商用代码是97年写的。后来我的电脑里面,应该说是前两年才把开发环境没有再装,把它清除掉。

  主持人:您刚刚在说这个帅印由您来掌,当时觉得您自己掌不了,为什么呢?

  王志东:因为我一没做过,而且从小的话从我的老师、同学一直到我父母,没有人认为我能够做管理、做生意,大家都觉得我是一个工程师的料。

  主持人:为什么呢?

  王志东:因为从我的性格,爱好各方面来看,看不出来。包括在大学几年,我基本上天天泡在实验室里面,搞点小发明,小创作,不在实验室就在图书馆,很典型书呆子的样子。第二从我个人来讲,一说总经理,就跟工商、税务、记者打交道,还有跟客户谈,当时我看了很多当总经理的人每天的工作就是请客吃饭。我觉得工作不是请客吃饭。我很长时间总认为不坐在电脑面前编码,那不叫干活。一般的工程师都愿意跟机器打交道,因为机器讲规则,有逻辑。但是跟人打交道,我感觉这个人有一种很微妙、很捉摸不定,然后有各种利益关系,利害关系,相当复杂,所以从程序员背景来讲不愿意去管,所以几个方面合在一起,所以我对自己没多大信心,然后也没多大兴趣。但是逼上梁山没办法,只好去做。

  主持人:当年接过帅印的时候,迷茫的感觉大过于欣喜,还是欣喜的感觉大过迷茫呢?

  王志东:没有,我很长时间就是诚惶诚恐——就是走一步看一步,但是好处在于第一个我从小已经培养所谓自学的能力,我从小学开始,学龄前已经自学。

  主持人:当时因为父母给您这种教育吗?

  王志东:我没上过幼儿园。因为我们父母是老师,家住在校园里面,所以家里没事干的话就趴在别人门口偷听别人讲课,然后快上学的时候,老师允许我进图书馆,进图书馆找一些书看。所以我学龄前已经会认字了,会做不是太简单的数学、算数,甚至连英语都学了一两句,都是自学。所以从小培养,这是第一个,自学能力的确是从小培养的,所以不怕。第二个从我个人兴趣爱好来讲,也做过若干次总结。比如